第69章 此子断不可留(2/5)
!人如果放纵物欲,一味追求官位权力、声色犬马吃喝玩乐,就会物化,就不成为人!
所以诸生要时时警醒自己,一日三省吾身,今天有没有存天理灭人欲!
故《书》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杨植突然想起前世的灯塔国鼓吹消费主义,人人皆是物欲奴隶,与四书五经倡导的理念是相反的另一极端,很符合礼经说的“悖逆诈伪、淫泆作乱”,不由得轻笑一声。
王博士居高临下,把杨植的微表情看得分明,当即冷下脸来,喝道:“杨植!”
杨植没想到被老师当众点名,下意识回一声“到”,然后按校规出列来到讲台下,对博士行礼道:“学生杨植,不知先生有何指教?”
王博士问道:“吾听闻昔年,尔与罗天官论道,主张‘天道即人道,即民以见天,即欲以见理’,认为人欲即是天理,可有此事?”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杨植没想到当年的显摆被王博士耿耿于怀了两年。
自己的这个思想若不设前提不加定义,很容易被人认为在鼓吹放纵欲望不加节制。这不但与程朱理学相拮抗,而且稍有见识的人都可以预见物欲横流的社会必然会导致上位者率兽食人,对底层敲骨吸髓。
罗钦顺在天理人欲的问题上,是偏向程朱理学的,当年自己第二次进南京吏部与罗钦顺论道时,罗钦顺摆架子,只考问了自己的见识,并没有跟自己辩驳。
但是今天王博士当众掰扯此事,杨不得不解释道:“学生认为:凡事为皆有于欲,无欲则无为矣!无欲无为,又焉有理”。
杨植的意思是:人的行为皆被欲望驱动,如果人什么都不做,从哪里感知规律呢?
朱熹也说“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连王阳明都认为“去尽人欲,纯是天理,便是圣人”。但王博士万万没想到,杨植似乎认为要求美味也是合乎理学的。
王博士厉声道:“天不变,道亦不变!莫非杨生认为今后将不讲天理天道,纯以追求物欲为天理天道乎?”
杨植只好又说:“理在气中,理气不分!气无时无刻不变,天理亦变!
前唐之时,人以麻衣充塞芦絮取暖,今日人人皆着棉服棉被,极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