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其人之道(4/5)
两年前大不相同!”
王阳明是杨植的引路人,杨植哪敢托大,以晚辈身份行礼如仪。两人进屋坐下,寒暄起来。
听杨植叙述自己在凤阳开矿办厂,王阳明赞叹道:“小友坦荡!今日士人耻于言利,却私下接受商贾投献,以之为白手套代为经营,何其虚伪!吾之致良知者,皆是从一个‘诚’字出发,诚意是圣门教人用功第一义!”
杨植也不知道如何评价王阳明的学术,王阳明倡导真诚致良知求本心,当今弟子都是霁月光风之人。但有谁想到其门生只过了两代,个个内心险恶虚伪作态,在政坛党同伐异且擅长道德绑架?
我大清从皇帝到汉人士大夫,反思明亡的原因是王阳明心学,因此把心学列入伪学,禁止传播。杨植是唯物主义者,自然不会认同他们的观点,大明之亡有其客观必然性。但唯心主义发展下去,确实会人欲横流,加快大明王朝崩坏。
又听到杨植说起小三元,王阳明点评道:“张石磐慧眼识珠!老夫昔年郁孤台与小友论道,便知小友不同寻常,前程远大!人需在事上磨,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
至于在南京立下军功,王阳明也各有评价,两人皆是把学问落到实处的人,更加惺惺相惜。
说完自己,按规矩就要问候王阳明了。
杨植不免说道:“小子些许微功,哪及前辈!前辈一向未得叙功,此次面圣,说不定会有意外之喜。”
王阳明沉吟半晌,下决心说道:“不瞒小友,我早有死志!
前次奉诏面圣,被佞臣所阻,我在南京上新河边半夜静坐,听浪涛拍岸,就想过投河自尽,只是死即死尔,如老亲何?才打消这个念头,当时恨不得天地之间有一小孔可以窃父而逃,吾亦终身不悔!”
杨植料不到王阳明居然还曾有遁世之想,迟疑问道:“那前辈这次面君,又有何想法?”
王阳明坦然说:“此次吾抱必死之心来南京!面圣之时,吾欲当着圣上之面扭住奸佞江彬,道其危害社稷,罪该万死!”
卧槽!王阳明想与江彬同归于尽!难怪王阳明一幅想开了破罐子破摔解脱禁锢一身轻松的模样。
杨植连忙开导说:“不至于!不至于!前辈留着有为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