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点传(4/7)
杨植喝了两时辰的酒,回到家用冷水洗把脸,袁守诚见他满身酒气,不满地说:“读书就读书,不要三心二意,又办工坊又办差。以后锦衣卫的差遣有我应付!我一个试千户,不比你门路广,手下多?今后你动动嘴就行了,不要出门。”
杨植愉快地接受了庭训,对便宜老爸说:“好,以后我尽量不出门。爹爹,你去把赵大张二找来,我有事吩咐他们。”
捡来的便宜儿子把爹爹当成跑腿的!袁守诚很不满,在冯氏严厉的斥责中不得已去找赵大张二了。
杨植见赵大张二这两个哼哈二将气喘吁吁地跑来,招呼他们坐下,和蔼可亲地说:“你们跟了我那么久,有没有想过立功升职?”
赵大张二喜出望外,两个没薪水的小余丁,只能等正在壮年的父亲退休顶替,很想转正呀!
“明天你们办一个新身份,去临淮打听一个红花教,最好能加入教会,怎么加进去,自己想办法。”
第二天赵大张二打扮成货郎模样,来到临淮县西涂山门外的广运桥边,两人在路边找一个茶摊坐下要了大碗茶,就着热茶慢慢吃着面饼,听着喝茶客闲聊。
临淮县在凤阳县东边,距凤阳县不远,同属凤阳府管辖,因临近淮河是一个重要的水路枢纽,历朝在此设临淮关,于是因关得县名。
因为是水路枢纽,此地来往客商颇多,也是一个信息、资金中转站。
年关将至,茶摊来往歇脚收账的、贩年货的小商贩络绎不绝,他们也像赵张二人一样,花一个铜子买碗热茶,或泡上炒米或就着热茶吃点干粮,边吃边聊,交换各地的信息。
只听一个商贩说道:“最近淮河上兴起红花教,扶贫济困,好些人加入教会。我家邻居的舅舅,他的亲家也入了教,前些时候生了痢疾,教里给他花二百铜板请来大夫,又派教友悉心照料,半个月就好了。”
这个年代痢疾又叫恶痢,患者经常因此死去。听到加入红花教不但互帮互助,而且教会还资助教众就医,众人啧啧称赞,当下也有其他商贩讲起自己关于红花教的听闻,内容也大同小异。
赵大哼一声,说:“我才不信有这么好的事。说书先生说得好: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夫妻尚且如此,何况互不认识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