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点传(3/7)
州府、河南归德府亦有点传师在传教。”
这个数量不算少了,涂惟又问道:“教中钱粮如何?”
“自涂老爷给了襄,啊襄助资金后,教众捐献踊跃,教中用钱粮扶危济困,会定期向教众公开账目,以吸引观望民众信教。账面上做的是略有剩余,实质钱财有千贯之多,粮食有数千担,分散储存……”
老李正是红花教创始人,当初宁王听到老家濠州凤阳有这么一个小宗教组织,想想当年刘福通的明教红巾军,抱着“油多不坏菜”的心态试着与老李接触,向红花教注入两轮天使投资。
不料老李无师自通,熟练掌握保险公司、传销组织、p2p金融机构的本质,仅几个月功夫就把红花教做得风生水起,宁王这才重视起来。
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吴中士绅都是读书人,精明得一块铜钿恨不得掰成两块花,在大势未明之前,轻易不站队,那老家人的红花教就是值得收编的。于是宁王派了手下情报总监涂惟把红花教的原始教义进行删除改编,以利于传播。反正我华夏对于宗教来者不拒,出儒入道、出道入释也是平常事,庙里佛祖、太上老君、孔夫子坐一起并不鲜见。
红花教本经这么一改,成功地引起了一些识文断字受过正统儒家教育的乡村知识分子的兴趣。正所谓群众的创造力无穷,他们以话本、歌谣的方式编出好几本红花副经书来。
老李见涂惟思忖不语,又低声道:“涂老爷,本地习武成风,人拉出来就可成军。什么时候动手?”
涂惟冷静下来,看看老李说:“这个不是你可以打听的。你回去先宣传末日即将来临,弥勒佛不久现身,凡参加红花教的信众可入天门,先酝酿气氛再说。”
见老李如闻纶音,不断点头称是,涂惟得到了举人老爷的阶级自豪感。他挥挥手说:“趁着还没有闭城门,你且回去。我说的话你要牢牢记在心里。我们做的是大事,先拉人头壮声势,信众越多越好。但平时潜移默化教众即可,明面上不要跟官府做对,官府征粮征役,红花教要多多配合官家,行事不可操切。记住: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
老李似懂非懂,但主题思想能明白,他说道:“好,我这就回去,让点传师多拉信众。”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