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救济(2/4)
有人都支持救济百姓的提议。一些大臣站出来反对,他们认为如今朝廷在边境战事上已经耗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此时再拿出资源救济百姓,会影响到军队的供给。
“陛下,如今战事紧张,军饷粮草都需要大量的钱财。若再去救济那些百姓,恐怕会让前线将士们寒心啊!”一位年迈的大臣忧心忡忡地说道。
江令舟心中一紧,他连忙反驳道:“大人此言差矣。百姓乃国家之本,若百姓生活困苦,民心不稳,又何来的安稳江山?前线将士们浴血奋战,不也是为了保护百姓吗?如今百姓有难,我们怎能坐视不管?”
朝堂之上,大臣们各执一词,争论不休。许鹤鸣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他深知这是一个两难的抉择。一方面是前线战事,一方面是百姓民生,无论偏向哪一方,都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
而在民间,黎音袅仍在四处奔走。她发现,除了粮食和住所,百姓们还急需农具和种子,以便在来年能够重新耕种土地。于是,她开始着手筹集这些物资。
“郡主,筹集农具和种子谈何容易啊!如今市面上物资短缺,价格又贵,我们的资金有限,恐怕难以凑齐。”一位跟随黎音袅的官员面露难色地说道。
黎音袅咬了咬嘴唇,思索片刻后说道:“我们先去和当地的富商们商议,看看能否说服他们出资相助。同时,再向周边城镇发出求助,希望他们能支援一些物资。”
在黎音袅的努力下,一些善良的富商纷纷伸出援手,出资购买了部分农具和种子。周边城镇也被她的诚意所打动,陆续送来了一些物资。然而,这些对于广大的百姓来说,仍然只是杯水车薪。
此时,江令舟在京城也在为争取救济政策而努力。他四处拜访朝中大臣,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试图说服他们支持救济百姓的提议。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有一些大臣改变了态度,转而支持江令舟。
在朝堂的一次重要议事中,支持救济百姓的大臣们联合起来,再次向许鹤鸣进谏。许鹤鸣看着朝堂上争论的大臣们,心中渐渐有了决断。
“诸位爱卿,朕深思熟虑后认为,百姓乃国之根基,如今百姓有难,朕不能坐视不管。朕决定,从国库中拨出一部分资金,用于购买农具、种子等物资,发放给边境百姓。同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