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六章 烂摊子(3/5)
然有小商人会跑去北京告御状,这胆子可真够大的。
可要是没了活路,这就不稀奇了。
到底是出了什么事,才能让这姓陈的商人没了活路?
唐良懿找来县令询问具体情况,不想一问之下却是发现了大问题,不止姓陈的商人,还有不少借了京债的商人、百姓都有问题。“他们压根就没有资格借京债,你们为何要把钱借给他们?”唐良懿心中那个悔啊,当初这政令自南京户部下来,他的确没当回事,找来几个县令碰了个头,将事情吩咐下去就结束了。
后来也翻过文书,见借京债的也有不少,的确是给州府增加了收入,便觉得这政令不错。
可他不知道的是,朝廷的京债利息比民间借贷可要低了不少,许多商人、百姓就想着来占朝廷的便宜。
有些人的确是需要京债周转,过后也能连本带息还清了,不过很多人却是将钱借出来后,转手加利借给没资格借京债的人。
没资格借京债的人一看利息,虽然比朝廷要的多,但还是比民间借贷要少,也就借了。
中间那部分人就赚了个差价,如此一来,有人便眼红,自己没资格怎么办?塞钱给户房办事的人,偷摸在账目上做手脚,让没资格变得有资格,钱不就能借出来了?这还是其中一种违反朝廷律例的,另外还有县觉得这是朝廷下的政令,要没人响应,届时每年的官员考核提交上去就不那么好看。
于是,这些官吏就强制下辖商人百姓借贷,也不管他们需不需要这笔京债,反正借出去就算一笔政绩。
能收回本息更好,收不回来,反正不是有抵押么,不会让朝廷亏了就成。
姓陈的就属于这第二种情况,唐良懿查明白了之后只觉得眼前一黑,怎么这事就发生在了他徽州境内呢?
“朝廷的人到了哪儿了?”唐良懿问道。
歙县县令看向身旁主簿,主簿忙答道:“刚过了绩溪,再有两日应该能到歙县码头。”
“两日啊!”唐良懿看向下面六个县令,命令道:“不管你们有什么借口,现在都赶紧把账目给本官做清楚了,如果被朝廷来的御史查到问题,本官可不会保你们!”
本来这事自己便不知道,现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他们自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