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叹三载宣统(2/6)
上,摇摇欲坠,而我,这个名义上的皇帝,却依旧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发生,不知未来的路在何方。心中却相信这些都是新中国一路走来的必经历程。
1911年10月11日,武昌起义的消息如惊雷般炸响在紫禁城的上空。当听闻起义军占领武昌城,并宣布成立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随后汉阳、汉口等地也纷纷响应起义时,整个朝堂瞬间陷入了一片混乱。
我端坐在龙椅之上,虽年仅六岁,却因知晓这便是改变历史走向的辛亥革命开端,心中既紧张又充满忧虑。看着殿下的隆裕太后、摄政王与众大臣,他们的表现正如历史所记载的那般,方寸大乱却又急于想出抵抗之招。
隆裕太后面色苍白,眼神中满是惊恐与无助。她不停地绞着手中的帕子,声音颤抖地说道:“这可如何是好?这江山社稷,难道就要毁于一旦了吗?”说罢,便忍不住落下泪来。
摄政王载沣则强作镇定,可额头上细密的汗珠却泄露了他内心的慌张。他来回踱步,思索片刻后说道:“立刻调集北洋新军,前去镇压叛军,务必尽快平息这场叛乱,绝不能让革命的火焰蔓延开来!”
然而朝廷起用于他,袁世凯却以足疾为由几番推辞。袁世凯当面对摄政王载沣时却面露难色的说:“王爷,北洋新军向来只听微臣调遣,如今微臣已赋闲在家,恐怕……”袁世凯此举,无疑是在趁机索要权力。面对如此情形,遗命大臣的张之洞,虽已重病在身,仍强撑着精神进言:“此时应恩威并施,一方面派兵镇压,另一方面也可适当做出一些让步,以安抚民心。”
其他大臣们也纷纷各抒己见,有的主张坚决镇压,有的则提议与起义军和谈,朝堂上争论声此起彼伏。我看着这混乱的场面,心中明白,大清王朝已站在了生死存亡的悬崖边缘。这场革命来势汹汹,如同汹涌的潮水,试图冲垮这延续了数百年的封建统治。而眼前的众人,虽都在竭力想办法抵抗,可我却隐隐感觉到,这一切或许都只是徒劳,历史的车轮似乎已无法阻挡,正朝着未知的方向滚滚驶去。
我内心知道现在已经是最重要的时刻已经到来。从我死亡重生到这里以崭新的身份生活的那一刻,深深的知道现在活着的我有真实感受就是最重要的。要为自己而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