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意识起源之多维探秘(2/5)
这种复杂神经回路让大脑能处理、整合海量信息,为意识产生提供坚实物质基础。
不同区域间精确复杂的神经信号传递、交互,让我们能感知、思考、决策,这些都是意识活动的体现。
不过,仅仅神经回路复杂还不足以完全解释意识的产生。
大脑神经回路的复杂性为意识产生提供了基础,但仅仅如此还不足以完全解释意识的出现。
我们不妨将目光从大脑内部结构转向生物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因为生物在与环境的长期交互过程中,也可能对意识的进化产生深远影响。
有研究发现,一些大脑复杂的动物,行为仍多受本能驱使,没展现出像人类一样高度发达的意识。
所以,除了神经回路,可能还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
骁睿追问道:“那你觉得还可能有哪些因素呢?
我听说过一种观点,认为意识的产生和生物与环境的交互有关,生物在不断适应环境、改造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出意识来更好地应对复杂的外界情况。”
洛尘表示认同:“这是个很有价值的观点。从生态心理学角度,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整体。
除了灵长类动物,海豚也是很好的例子。
海豚生活在复杂海洋环境,靠回声定位感知环境,能精准识别猎物、同伴、躲避障碍。”
骁睿惊讶地说:“回声定位听起来好神奇,那从神经学角度,海豚的大脑在回声定位时是怎么工作的呢?”
洛尘接着说:“海豚大脑中有专门负责处理回声信号的区域,这些区域能够快速分析回声的频率、强度等信息,从而构建出周围环境的图像。
群体生活中,它们社交行为丰富,通过特定声音、身体姿势和动作交流,围猎鱼群时配合复杂,有的驱赶、有的截断逃跑路线,这需要对环境和同伴行为精准感知理解。”
骁睿好奇地问:“那在围猎配合过程中,海豚大脑中的哪些区域参与了这种复杂的社交和环境感知呢?”
洛尘继续解释:“主要涉及到大脑中与认知、情感、社交相关的区域,这些区域协同工作,让海豚能够理解同伴的意图,并根据环境变化调整策略。
而且海豚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