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神话背后的假设(2/3)
致的“天倾西北”,可能是地球磁场或板块结构受到地外文明能量实验的冲击而发生改变,引发了一系列的自然灾害,而人类则将这些自然现象神化,创造出了共工触山的神话。
收到消息的洛尘,眼神中闪过一丝兴奋,他立刻拨通了骁睿的电话:“骁睿,你这个想法太绝了!
从地质学和物理学角度看,地球的板块运动和磁场变化确实可能因为外部强大能量的介入而发生改变。
而且从文化学角度,人类总是习惯将无法理解的自然现象赋予神话色彩,这和你的推测完全吻合!”
电话里,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仿佛已经看到了一个全新的学术研究方向在眼前展开。
可兴奋之余,他又担忧起来,自己在地质学和物理学方面的知识仅停留在皮毛,如何才能将这些理论融会贯通,让这个观点更具说服力?
“但是,” 洛尘语气一转,“我们得找到更多证据,不然很难让人信服。就说地球磁场变化,得有具体的数据或者考古发现来支撑。”
骁睿思考片刻后说:“我觉得可以从古代的一些天象记录或者地质遗迹入手,说不定能找到蛛丝马迹。”
两人又开始讨论起寻找证据的方向和方法,思维的火花在对话中不断碰撞。
而大禹治水的故事也让骁睿陷入深思。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最终治水成功。
骁睿心想,地外文明或许利用先进的地理探测技术,绘制出了详细的地球水文地图,并将这些信息通过特殊的标记或暗示传递给大禹。
比如,他们可能在大禹经过的地方留下一些特殊的石头标记,这些标记的排列和形状暗示着洪水的流向和地势的高低。
大禹在解读这些标记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明白了疏导治水的原理,从而制定出合理的治水方案。
洛尘一边听着骁睿的讲述,一边在房间里来回踱步,不时地用手比划着,似乎在脑海中勾勒出大禹治水的画面。
等骁睿说完,他连忙说道:“太妙了!这和工程学以及信息传播学的原理相通。地外文明利用特殊标记传递信息,就像是一种古老的信息编码方式,而大禹则是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