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乡村建筑里的新生与传承(2/4)
什么讲究吗?”
老人指了指屋顶的马头墙:“你看这马头墙,不仅好看,还能防火、防风,邻里之间的房子挨得近,一家着火,马头墙就能挡住火势。而且,房子的朝向也有说法,要讲究采光和通风,住起来才舒服。”
在老人的带领下,他们走进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宅。屋内,精美的木雕、砖雕和石雕随处可见,花鸟鱼虫、历史典故,栩栩如生。
“这些雕刻都是祖辈们的手艺,以前的工匠们可讲究了,每一处细节都饱含着对生活的美好期许。”老人抚摸着木雕,眼中满是自豪。
夏晴感慨道:“这些老建筑不仅是居住的场所,更是传统文化的瑰宝,凝聚着先辈们的智慧和情感。”
结束古宅的拍摄后,他们来到了村子里的一处新建筑前——一座由废弃仓库改造而成的乡村图书馆。年轻的设计师小吴正在里面整理书籍,看到拍摄团队,热情地迎了出来。
“欢迎你们来参观,这座图书馆是我和团队一起改造的,保留了仓库的原有结构,又融入了现代的设计理念。”小吴介绍道。
走进图书馆,开阔的空间、充足的采光让人眼前一亮。书架由旧木板和钢梁搭建而成,地面铺设着当地的石板,既保留了乡村特色,又充满了时尚感。
苏然好奇地问:“小吴,当初为什么会想到改造这座仓库呢?”
小吴推了推眼镜,眼中闪烁着光芒:“我是土生土长的村里人,小时候村里没有图书馆,读书是件很困难的事。现在我学了设计,就想为家乡做点贡献,把这座废弃仓库改造成图书馆,让村里的孩子们有个看书学习的好地方。”
嘉豪在一旁记录着,点头称赞:“这不仅是建筑的改造,更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让老建筑在新时代有了新的功能和价值。”
在图书馆里,团队采访了几位正在看书的孩子。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小女孩抬起头说:“以前村里没有这样的地方,现在我们放学后都喜欢来这儿看书,这里可有意思啦。”
离开图书馆后,拍摄团队来到了一位返乡创业的年轻人小李的民宿。民宿是由自家的老房子改造而成,保留了传统的外观,内部却进行了现代化的装修,舒适的床铺、智能的卫浴设施,一应俱全。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