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一银甲小将来投靠(3/5)
皆深以为然。
他们都明白曹操此番举动背后的深层用意,只不过先前大家都在兴奋之中不便提醒,现在看到主公自有一番见解之后,则顺势响应表示赞同。
“主公说得很对,曹操这次给主公封为大将军,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暂时稳住主公。”
“现今的十三州中,只剩下益州和交州还未被主公或曹操所控制,二分天下的局势已经愈发明显。”
“因此,曹操希望以这种方式让主公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就像当初袁绍那样,给人一种敌人虚弱的错觉。”
“又或者,曹操认为此举可以激励自己,如同在官渡之战前,把主公当作目标来重整旗鼓。”
听到刘伯温这一分析,寇封深感此言有理。
想必这便是曹操的意图所在。
“伯温说得不错。
如今扬州、徐州都已经归入我的领地,诸位认为,应选何人出任扬州刺史和徐州刺史?”随着寇封谈及正事,众文武皆面露庄重之色。
毕竟委派地方官员是件大事,需要谨慎考虑。
诸葛亮首先发言:“主公,江东地区豪门林立,虽然主公早些时候查处并惩治了几个作恶多端的世家,但顾雍、步骘、张昭、鲁肃、陆逊等家族依旧不可小觑。
所以扬州刺史人选必须是对主公绝对忠诚的人。”
“基于以上考虑,我推荐马良担任扬州刺史,他才华出众且对主公极为忠诚。”
诸葛亮言及于此,庞统也点头表示认同,而刘伯温则面露犹豫。
庞统与诸葛亮本身均出自世家大族,他们深知寇封并不特别看重世家出身,这从寇封最倚重的人物如寒门出身的刘伯温和岳飞便可见一斑。
而且,赵云和戚继光这样的普通百姓在寇封面前也得到了重用。
不过,对于具有真才实学的世家子弟,寇封还是会网开一面,甚至加以提拔。
刘伯温继续发表意见:“主公,扬州历经孙家三代统治根基深厚,除马良担任刺史外,还需选派一员干练大将驻守,这样才能确保扬州无失,也可作为对交州用兵的后盾。”听完刘伯温和诸葛亮的话,寇封似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随着寇封实力增长和幕僚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