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文明镜像中的财富沉浮与认知冲击(2/3)
向往——他从未想过,财富的定义可以如此不同。
夜幕降临,长安的量子灯光将城市装点成星河。王星站在70层的观景台上,俯瞰着如蛛网般交错的磁悬浮列车,远处的人工瀑布从楼宇间倾泻而下,与全息投影的敦煌飞天相映成趣。“这哪里是人间,分明是天宫!”他喃喃自语。而此时,他在清朝的宅邸中,妻妾们正对着铜镜哀叹年华,全然不知千里之外的世界已天翻地覆。
智能助手突然调出对比数据:“王星家族在清朝的财富换算成现代唐元约为10亿,但他投资大唐量子科技后,三年资产增值至2000亿。”画面中,王星的后代如今已是星际企业的高管,他们的办公场所漂浮在木星轨道,通过脑机接口与银河系各地的员工协作。“这就是文明代差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李浩哲感慨道。
在长安的历史博物馆,王星的故事被制成沉浸式vr体验。游客们戴上头盔,仿佛置身17世纪的港口,亲身体验这位清朝富商的震撼与蜕变。“他的选择改变了家族命运。”讲解员指着复原的洽谈室,“王星不仅将清朝的刺绣纹样融入量子面料,还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首次深度融合。”
马婉婷调出王星后人的采访视频。画面中,一位身着银灰色唐装的女士微笑着说:“先祖常说,在长安第一次感受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种敬畏之心,让我们家族始终保持创新的活力。”她身后的书架上,摆放着《墨经》《天工开物》与最新的量子物理着作,古老智慧与现代科技在此完美共存。
此时,现实中的长安正举行着“文明对话”论坛。各国学者围绕王星的案例展开辩论:“清朝富商的财富积累建立在封建特权之上,而大唐的繁荣源于制度创新与科技普惠。”一位经济学家展示着对比曲线,“王星的故事证明,唯有打破认知局限,拥抱先进文明,才能实现真正的跨越。”
李浩哲与马婉婷望向窗外,城市的量子灯光在夜空中勾勒出“开放”“创新”的古老汉字。智能眼镜突然弹出消息:东方大国的学者正在重审清朝商业史,王星的经历成为研究近代化转型的重要案例。“历史总是在重复,却又螺旋上升。”李浩哲握紧妻子的手,“从王星的震撼,到如今全球对大唐科技的追逐,文明的魅力,就在于不断突破边界。”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