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前路挑战与机遇(2/4)
队对这些谣言进行辟谣,发布详细的活动介绍和李逸风等人的初心;另一方面,利用自己的网络人脉,邀请一些知名的文化博主和大 v 为活动发声。
“我们不能让这些谣言阻碍我们弘扬诗词文化的脚步。大家一起努力,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真实目的。”林悦鼓励团队成员道。
在林悦的努力下,一些有影响力的文化人士站出来支持 “李太白诗朗诵巡回表演”。他们纷纷发表文章和视频,称赞李逸风等人传承诗词文化的举动,并对谣言进行了有力驳斥。随着越来越多的正面声音出现,网络舆论逐渐转向,对表演的期待值也开始回升。
而李逸风在努力提升朗诵水平的过程中,也遇到了瓶颈。尽管他已经熟练掌握了朗诵技巧,并且能够很好地将情感融入诗词中,但在一些高难度诗词的演绎上,总觉得还差点火候。
“逸风,像《蜀道难》这样的诗词,不仅要表现出其磅礴的气势,还要传达出李白在诗中蕴含的那种对自然的敬畏和人生的感慨。你在某些地方的情感表达还不够细腻,节奏的把握也可以再优化。”
刘老师在一次指导中指出李逸风的问题。
李逸风虚心接受刘老师的建议,开始反复揣摩诗词的意境。
他查阅了大量关于李白的生平资料,深入了解李白创作这些诗词时的背景和心境。同时,他还观看了许多着名朗诵家的表演视频,学习他们的技巧和风格。
经过无数次的练习,李逸风终于找到了突破瓶颈的方法。
在一次练习中,他朗诵《蜀道难》时,声音时而如洪钟般响亮,展现出蜀道的险峻;时而如低语般轻柔,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感慨。
刘老师听后,欣慰地笑了:“逸风,你终于突破了自己。现在你的朗诵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随着巡回表演日期的临近,各项筹备工作也逐渐就绪。
然而,就在这时,陈宇那边传来消息,他负责联系的安保团队因为一些突发情况,无法按原计划参与巡回表演的安保工作。
“逸风,实在不好意思。安保团队这边出了意外,我正在想办法重新联系可靠的安保力量,但时间紧迫,可能会有点棘手。”陈宇在电话里焦急地说道。
李逸风心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