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助力与新篇(2/4)
边,不仅在工作上给予他全力支持,还在生活中无微不至地关怀他。
苏启山也不遗余力地为项目出谋划策,利用自己在商界的影响力,为项目拓展商业合作机会。
在这样的有利条件下,“诗山”“诗城” 项目蒸蒸日上。
然而,李逸风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他深知,要真正将诗词文化发扬光大,还需不断创新与拓展。
一日,李逸风在 “诗城” 的 “太白楼” 中与友人相聚。
“太白楼” 是为纪念李白而建,楼内装饰着李白的诗词墨宝,弥漫着浓郁的诗意。
李逸风手持酒杯,微微仰头,目光落在墙上李白的画像上,仿佛穿越时空与诗仙对话。
“今日相聚于此,望着诗仙画像,不禁想起他的豪情壮志与潇洒不羁。吾等传承诗词文化,亦当有此气魄。” 李逸风感慨道。
友人纷纷点头称是,其中一位说道:“李公子所言极是。如今‘诗山’‘诗城’虽已颇具规模,但仍可融入更多李白的元素,强化诗仙、酒仙的形象,让游客能更真切地感受李白的魅力。”
李逸风心中一动,眼前浮现出一个大胆的想法。他决定在 “诗山” 开辟一处 “剑踪侠影” 主题区域,将李白的侠义情怀与诗词文化深度融合。
“李白不仅是诗仙、酒仙,更是一位有着侠义之心的剑客。他的诗词中多有体现侠义精神的篇章,如‘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这种侠义之气正是我们要弘扬的。”
李逸风兴奋地阐述着自己的构想。
说干就干,李逸风立刻召集项目团队,商讨 “剑踪侠影” 区域的规划设计。
他们计划在这片区域打造一座 “剑影阁”,阁内陈列着古代名剑的仿制品,并配以诗词解读,讲述李白诗词中的侠义故事。
同时,设置剑术表演场地,邀请专业的剑术表演者,身着古装,在悠扬的古乐声中,演绎李白笔下的剑侠风采。
为了让游客更好地体验侠义文化,还将推出 “侠影诗旅” 活动。游客可以换上古装,手持佩剑,沿着精心设计的路线,穿梭于山林之间,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聆听关于李白侠义诗词的讲解,仿佛穿越回唐朝,化身成为一名仗剑天涯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