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1/2)
李儒也上前进言道:“再不迁都长安,恐关中不保!”
董卓闻言,沉默良久。
最后还是下令道:“留樊稠、赵岑带三万人马守虎牢关,其余人等,随本相回雒阳!”
……
(附录图片:萧关的位置地图,以及关中四大咽喉中位置地图。不过,这个时候还没有潼关,只有函谷关。)
请将潼关看做函谷关。
……
关于迁都之事,首先是王通提出来的,后来李儒也向董卓提过。董卓虽然觉得很有道理,但是,却一直有些犹豫不决。
这也难怪。
因为此时的雒阳,乃是全天下最繁华的都市,实际人口超过150万,亦是达官显贵和天下财富汇聚之地。如果就这样退出雒阳,将之拱手让给关东诸侯,董卓实在是很不甘心。
不过,现在韩遂在西凉这一闹,倒是让董卓不得不尽快做出选择。
董卓的军队,现在控制着关中和雒阳地区,也就是大汉十三州中的……司隶校尉部。西凉的韩遂位于司隶校尉部的西北边,而关东诸侯位于司隶校尉部的东边。
如图所示:
……
(附录图片,东汉司隶校尉区地图。)
……
从上面的地图可以看出:
韩遂起兵造反后,便与关东诸侯对董卓的势力范围形成了东西夹击之势,使董卓左右不能相顾,陷入战略被动状态。
如果董卓将重兵用于防守雒阳,就会导致关中的兵力空虚而被韩遂夺取。一旦失去关中,仅凭雒阳一地,董卓连自己手下的二十多万军队都养不活。
假如董卓放弃雒阳而保关中,就可以只用两三万军队固守函谷关和武关,其它军队全部用来对付韩遂,将韩遂赶出关中。
关中实乃富庶之地,八百里秦川沃土,可养活人口六七百万。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因崛起关中而吞并天下。只要经营好那八百里秦川沃土,养兵三四十万都不是问题。
……
因此,在得知韩遂出兵关中之后,董卓终于下定了迁都的决心。
但是,迁都这件事。
也不是说迁就迁的。
还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