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培养人才(2/3)
血厮杀练就,如今仅有关平一人学了五六成,我正为此事烦忧,阿斗此议正合吾意,为大汉培养人才,我辈义不容辞。”
“俺也一样!”张飞抱拳道:“他们儒生能广招门生,俺们也能招收徒弟。”
其实关羽早就有这种想法,这些年在荆州期间,不知多少绿林子弟慕名来投,欲拜在他门下的不计其数。
但自己领兵在外,镇守一方,本就位置敏感,如果再广收门徒,恐被人议论别有居心。
为了不让大哥担心,除了指导关平之外,甚至连周仓等人也都不许在一旁观看。
现在刘禅主动提出来,关羽自然乐意接受,甚至还对世子心生感激。
张飞就更不用说了,他早就羡慕士族名士能收门生,这下自己不也成名士了吗?
刘禅又道:“其次除了公学外,我还想再设一所军学院,主要培养军中将士子弟,尤其那些阵亡将士,除了抚恤之外。若不愿回乡者,其子嗣可留在此学习做事,也有个安身之地。”
“哎呀呀,此议也极好!”
刘备忍不住鼓掌大笑:“如此非但能培养人才,还能免除将士们的后顾之忧,必将提升我大汉军卒的士气。”
这个计划类似于军事学院,先从军中开始,这下总轮不到那些士族来插手了吧?
正讨论之时,侍卫禀报赵云回来,刘备吃惊道:“这才不到十日,子龙怎得就回来了?”
忙命人请进来,只见赵云风尘仆仆,怀中抱着一个三尺来长的木匣快步而来。
兄弟三人亲自迎至门口,刘备问道:“莫非桂阳之事有变?”
“一切顺利!”赵云笑着进门,还没坐下,便将桂阳之事简单说了一遍。
张飞大骂鲍隆这些宵小无耻,刘禅却听得暗自欣喜,全琮虽然算不上名将,但做参军足够了。
刘备疑惑道:“桂阳新定,尚有交州吴军动向未明,子龙却急着赶回,这是何物?”
“这可是好东西啊!”赵云擦了擦手,将木匣亲自打开:“我正是为呈送此物而来。”
刘禅也不由好奇,莫非桂阳出了什么惊世宝物,竟要让赵云亲自送来?
在几人目光注视下,赵云打开木匣,小心取出几幅卷轴。
刘备三人都盯着卷轴,刘禅却一眼看到木匣下面那一层五颜六色的纸张。
“这是什么纸?”
他拿起几张,质地坚硬光滑,虽然比不上后世的打印纸,但在这个时代质量绝对是上乘的。
“阿斗果然识货!”
赵云意外地看了一眼刘禅,放下卷轴拿起纸:“此乃蔡伦族人之后改进的蔡侯纸,比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