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足迹遍村台,情牵故土哀。蓝图初绘就,政策起阴霾。(4/6)
上面,硌得脚底生暖,仿佛能触摸到先辈们留下的温度。每一块青石板都有着独特的纹理,像是先辈们生活的印记,有的石板上还刻着一些模糊的符号,或许是曾经的人们留下的祝福,又或许是对生活的期许。这些符号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等待着后人去解读。两旁的土坯房,墙壁上岁月刻下的痕迹深一道浅一道,像是在低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看得我心里暖烘烘的。我轻轻抚摸着那些斑驳的墙面,指尖划过粗糙的泥土,思绪飘远,不由自主地想象着曾经在这里发生过的点点滴滴:曾经热闹的集市,人们熙熙攘攘地交易,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夜晚的谷场上,大人们谈天说地,讲述着生活的酸甜苦辣,孩子们嬉笑玩耍,有的在捉迷藏,有的在丢手绢;农忙时节,大伙齐心协力收割庄稼,汗水在阳光下闪烁,那一颗颗汗珠里,都饱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曾经的集市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农产品和手工艺品,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是生活最真实的写照。
就这样,我一路走着、听着、看着,仿佛被这村子紧紧吸附,成为了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每一次交流,每一个画面,都如同一笔一划,精心勾勒出一幅农家生活的绝美长卷,深深地烙印在我的骨子里,怎么也忘不掉。从那些洒满阳光的日子里积累的经验,还有心里反复琢磨的那些道理,汇聚成了我心头的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为茅山涡村谋划发展之路的方向。
我不慌不忙,如同老牛耕地一般,一步一个脚印,把村里的大小事儿,一桩桩一件件,都放在心尖上反复思量。我常常独自坐在村头那棵老槐树下,老槐树粗壮的枝干像一把大伞,为我遮挡烈日,枝叶在微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在为我加油鼓劲。望着远方的山峦,我思索着:村里的地该如何规划,种什么作物既能增加收入又不破坏生态,比如引进一些适合本地生长的特色水果,既能打造采摘产业,又能美化环境。可以种一些红心猕猴桃,这种果子营养价值高,市场需求大,而且猕猴桃树的藤蔓爬满架子,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我们还可以在果园周围种上一些花卉,吸引蜜蜂和蝴蝶,形成一个生态循环。旅游路线该怎么设计,才能让游客既能欣赏到美景,又能深度体验乡村生活,像设置徒步古道,串联起村里的古宅、溪流和田野。在古宅里,可以设置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