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重阳登高](9/13)
在青石板铺就的祭坛上,发出细碎的响声。穿月白衣衫的少女们挎着竹篮走来,篮里盛着新采的野菊,鹅黄色的花瓣上还沾着未干的晨露,她们轻轻将菊花摆放在祭坛边缘,每三朵为一簇,围成北斗形状,花心朝向北方——那是先祖当年迁居时来的方向。
二、酉时初刻·火起九嶷
第一支火把是由陈先生亲手点燃的。他从袖中取出火折,硫磺的气味混着松脂的醇香在空气中炸开,火苗窜起的瞬间,映亮了他腕上戴着的骨制手串——那是用第一代先祖的指骨所制,三十六节指骨代表着三十六代人在灵山扎根的岁月。火把的光芒映上祭坛中央的青石,石面刻着的星图突然泛起微光,二十八宿的纹路在火光中若隐若现。
\"传火!\"陈先生一声令下,青壮们依次将火把凑近主火,松木的油脂被引燃,腾起的火焰瞬间窜高两尺,火星子随着山风飘向山谷,像撒了一把碎金。祭坛四角的青铜鼎同时被点燃,鼎中堆着的茱萸枝和菊花瓣发出\"噼啪\"声响,辛辣的香气混着草木灰的气息,在暮色中织成一张无形的网。
百姓们陆续登上峰顶,手中捧着的祭品在火光中闪烁。有人端着刚蒸好的重阳糕,糕面上嵌着的核桃仁在火光下泛着琥珀色;有人抱着新酿的菊花酒,紫陶坛口的棉纸被酒气洇湿,透出浅褐色的云纹;更多的人攥着亲手缝制的茱萸囊,绛红的小果在布袋中轻轻晃动,撞出细碎的响声。
三、酉时正刻·钟鼓齐鸣
当北斗星的斗柄指向西南,山谷中传来三声沉闷的钟响。那是悬在古松枝头的青铜钟,铸于康熙年间,钟身上刻着\"灵山永祀\"四个大字,每次敲响都能震落松针上的露水。钟声过后,八名少年吹响了螺号,低沉的号声像松涛般在山谷间回荡,惊起了栖息在岩缝中的夜鸦,黑色的翅膀掠过火光,投下转瞬即逝的阴影。
陈先生走到祭坛中央,面向北方跪下,手中捧着的青铜爵在火光中泛着冷光。百姓们见状,纷纷跟着跪下,月白的衣袂铺在青石板上,像落了一地的秋霜。祭坛东侧的老乐师们开始演奏古乐,竹制的篪和陶制的埙配合着,吹出的调子苍凉而悠远,仿佛穿越了三百年的时光,带着先祖们开垦山林时的斧凿声。
\"维公元二〇二五年重阳,后辈子孙谨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