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重阳登高](6/13)
,在晨露里闪着光。
\"这道松鼠鳜鱼,要先炸后烧,刀工得像松鼠尾巴。\"坐在主位的族老夹起一筷鱼肉,酱汁裹着酥脆的鱼皮发出\"滋滋\"声,\"当年你太奶奶在时,总说鱼嘴要对着长辈,这叫"年年有余向尊前"。\"他说话时,鱼尾上的金箔在灯光下微微颤动,映得满桌菜肴都像镀了层金边。
松仁玉米端上来时,小孩子们的眼睛都亮了。金黄的玉米粒混着翠绿的青豆,点缀着雪白的松仁,盛在荷叶形状的瓷盘里,像把秋天的阳光都收进了盘中。有个扎着双髻的小娃忍不住伸手去抓,却被母亲轻轻拍开,\"先敬阿太。\"母亲说着,用调羹舀了半勺,吹凉了送到老人嘴边,玉米粒在老人缺了门牙的嘴里发出细碎的响声,像秋风吹过晒谷场。
五、戌时正刻·故事漫山
当第三壶菊酒斟满,老者们的声音便像松涛般在平台上漫开。最年长的明叔公已经九十三岁,他的拐杖头包着磨得发亮的铜片,此刻正轻轻敲着地面,仿佛在敲开记忆的门扉。\"光绪二十七年的重阳,山脚下发大水,\"他的声音像浸了秋霜的老竹,\"你爷爷带着全村人把敬老宴搬到了山顶,那时候的长桌,是用门板拼的。\"
火塘里的木柴\"噼啪\"炸开,火星子窜向夜空,像散落的菊瓣。有位老妇人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里面裹着半块残缺的瓷片,釉色已经斑驳,却能隐约看出菊纹的轮廓。\"这是太婆留下的酒盏,\"她轻轻抚摸着瓷片,\"那年她抱着刚满周岁的爹,在躲避山匪时摔碎了酒盏,却把碎片都捡了回来,说这是祖宗的东西。\"
青年们静静地听着,手中的酒杯不知不觉垂到膝头。阿林看着祖父布满皱纹的脸,忽然发现老人的眼角有颗泪痣,像朵小小的菊花。他想起去年重阳,祖父也是在这里,指着远处的鹰嘴岩说:\"你曾祖父当年在岩上采药,摔断了腿,是乡亲们用藤椅把他抬下山的,从那以后,每年重阳,他都要在岩下插三株野菊。\"
六、戌时三刻·钟吕相和
明叔公的吟唱是在月光爬上鹰嘴岩时响起的。他拄着拐杖站起身,衣摆拂过石桌上的菊瓣,清越的嗓音像山涧里的清泉,在暮色中荡开:\"维我先民,陟彼高冈,采菊盈袖,奉亲以觞\"三十六名晚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