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凯旋捷报,君臣相得(2/3)
、工业和民生。朕希望看到更多的创新成果,造福百姓,强大国家。\"
离开前,朱雄英特意留下与王守仁单独交谈。
\"守仁,朕对你寄予厚望。\"朱雄英语重心长地说,\"你既精通经学,又擅长实学,是朕科举改革后选拔的典范。\"
王守仁恭敬地回答:\"臣愧不敢当。臣只是按照陛下的指引,尽力为国效劳。\"
朱雄英继续道:\"匠造学堂的工作至关重要。朕希望你不仅关注技术本身,也要培养更多懂技术的人才。知识传承下去,才能生生不息。\"
王守仁深深领会了皇帝的意图:\"臣明白。臣已开始编写教材,并设立课程,教导年轻工匠。臣相信,不出十年,我大明的技术人才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朱雄英满意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好!朕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明仁宗元年春末,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京城迎来了一支凯旋的军队。飘扬的旗帜在晨风中猎猎作响,威武的将士精神抖擞,百姓夹道欢呼,鲜花如雨般撒向英雄们。这支军队由燕王朱棣和中央军统帅徐辉祖率领,他们刚刚在北疆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彻底击溃了来犯的蒙古大军。
朱雄英早已在奉天殿等候多时。当朱棣和徐辉祖步入大殿,跪地叩首时,他迅速起身,亲自上前几步相迎。
\"叔父,徐将军,你们辛苦了!北疆大捷,朕与举国同庆!\"朱雄英的声音洪亮而温暖。
朱棣和徐辉祖齐声回答:\"臣等不过尽忠职守,为国效力!一切皆赖陛下圣明决断!\"
朱雄英示意他们起身,笑道:\"来人,备宴,朕要亲自为两位将军接风洗尘,听听这胜利的详情!\"
殿内已摆好酒宴,文武百官齐聚,共贺凯旋。朱雄英高居上首,朱棣和徐辉祖分坐两侧,其余将领依次就座。
\"叔父,详细说说此战经过吧,让朕和大家都开开眼界。\"朱雄英端起酒杯,向朱棣示意。
朱棣起身,声音洪亮:\"此次蒙古入侵,集结了近十万铁骑,气势汹汹。臣与徐将军商议后,决定避其锋芒,诱敌深入。我军佯装不敌,连续撤退三日,使敌军轻敌冒进,拉长补给线,而后在大同附近的开阔地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