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西洋来客,取长补短(2/3)
据计划,他们还将继续西行,探索更远的国度。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好消息。\"
接下来的日子里,朱雄英密切关注着郑和船队的动向。他命令沿海各省加强与郑和的联络,确保信息畅通。同时,他还指示相关部门做好迎接波斯使节的准备工作,展示大明的礼仪和国力。
一次朝会上,有大臣提出疑虑:\"陛下,此次远航耗费巨大,是否值得?\"
朱雄英胸有成竹地回应:\"表面看来,这确实是一项耗费巨大的工程。但从长远来看,通过与各国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我们不仅能获取物质利益,更能拓展视野,学习他国之长。这对大明的发展至关重要。\"
他进一步解释道:\"祖父常说,大明不能闭关自守。只有了解世界,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郑和的远航,正是实现这一理念的重要一步。\"
大臣们听后,不再有异议。事实上,郑和船队带回的贸易利润已经开始显现,远远超过了出航的成本。更重要的是,大明的国威通过这次远航传遍了远方各国,赢得了广泛的尊重和赞誉。
朱雄英站在皇宫的高处,眺望南方,仿佛能透过千山万水,看到那支正在远方大海上航行的船队。他的心中充满了期待和自豪,因为他知道,这次远航不仅是对外开放的重要一步,更是大明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开端。
明仁宗元年秋,南京城外,一行装束奇特的人马沿着驿道缓缓前行。他们肤色各异,有的白皙如雪,有的棕红如铜,服饰华丽而怪异,引得道路两旁的百姓纷纷驻足观望,窃窃私语。
\"快看,那些就是西洋人!\"
\"听说他们从地球另一边来,坐船行了大半年呢!\"
\"瞧他们的眼睛,蓝的像天空,真是奇怪!\"
这支队伍由十余名西方使节和商人组成,他们是顺着郑和船队打开的海上通道,远渡重洋来到大明。队伍中央有几辆特制的大车,上面小心翼翼地装载着一些沉重的物品,被厚厚的油布严密遮盖。
朱雄英早已得到消息,这几天一直期待着他们的到来。当听说西洋使团已抵达城外时,他立即命令礼部安排妥当,准备接见。
\"据说这些西洋人带来了一些前所未见的奇特物品,尤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