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 因字声粗谈切韵 闻雁唳细问来宾(6/6)
言善辩,一时间想要找话反驳她,却根本无从下手。这时,他看到桌子上摆着一本书,拿起来一看,是本《论语》。他随手翻了两篇,忽然翻到“颜渊季路侍”这一章,只见“衣轻裘”的“衣”字旁边写着“衣读平声”。看了之后,多九公暗暗高兴,心想:“这下可被我抓住错误了!”于是对唐敖说:“唐兄,我记得‘愿车马衣轻裘’的‘衣’,好像应该读去声。现在这里读作平声,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呢?”紫衣女子回答道:“‘子华使于齐,乘肥马,衣轻裘’中的‘衣’,自然应该读作去声,因为这里说的是子华骑的是肥壮的马,穿的是轻便的裘衣。至于这里的‘衣’字,按照文章本意,明显分别列举了车、马、衣、裘四样东西,怎么能读作去声呢?如果把‘衣’字解释成穿的意思,不但和‘愿’字在文气上不连贯,而且只有裘衣却没有其他衣服,在语气和文义上都感觉有所欠缺。要是读作去声,难道子路的裘衣可以和朋友共享,衣服就不能和朋友共享了吗?这都是因为‘裘’字前面有一个‘轻’字,所以才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如果没有‘轻’字,自然就会读作‘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了。或者说,‘裘’字前面既然有‘轻’字,‘马’字前面再有‘肥’字,后人读的时候,自然会把车和肥马看作一类,衣和轻裘看作一类,肯定不会读作去声。况且‘衣’字涵盖的范围很广,‘轻裘’二字可以包含在其中。所以‘轻裘’二字可以不用,‘衣’字却必不可少。现在不用‘衣’字,只用‘轻裘’,那个‘衣’字又怎么能把‘轻裘’包含进去呢?如果读作去声,岂不是缺少了一样东西吗?”
多九公不禁皱起眉头说:“我看才女你也太胡搅蛮缠了!你说那个‘衣’字涵盖范围广,无非就是纱的、绵的衣服都包含在里面。但是子路对于这轻便贵重的裘衣,尚且愿意和朋友共享,更何况其他的衣服呢?言外之意自然就有‘衣’字所表达的意思。现在才女你非要吹毛求疵,胡乱批评,别怪我直言,你这种行为不但近乎狂妄,而且信口乱说,简直就是不懂事理!”多九公又暗自思量:“这两个女子既然要参加考试,肯定经常用功学习,一般常见的经书恐怕难不倒她们。我听说外国向来没有《易经》,何不用这个来为难她们一下?说不定能把她们难倒呢。”后事究竟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