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 因字声粗谈切韵 闻雁唳细问来宾(2/6)
’字读‘姥’,古人的口音原本就是这样,并不是另有假借。就像‘风’字,在《毛诗》里读作‘分’字,‘服’字读作‘迫’字,总共有十多处都是这样。要是说是假借,也不该处处都是假借,却把本音放在一边不管,绝对没有这样的道理。就像《汉书》《晋书》里记载的童谣,大多都有押韵的句子。既然叫做童谣,那自然都是街上小孩子随口唱的歌谣。要是说小孩子唱歌也会用假借,肯定不会有这种事。这些读音本来就是自然形成的,由此可想而知。但每次读起来,这些读音总是和《毛诗》里的相同,却和现在的读音不同。就算偶尔有一两个和现在读音相同的,也只有在《晋书》里。因为晋朝距离古代已经很远了,和汉朝不一样,所以晋朝的读音和现在比较接近。读音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多九公说:“按照才女所说,各个字音在古今是不同的,我心里还是觉得疑惑,必须得才女把古人找来,我和他聊聊,听听他到底是什么口音,才能放心。要是不这样,你这番高见,就只能等将来遇到古人的时候,才女再和他谈了。”
紫衣女子说:“先生所说的‘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这四句,读音虽然分辨清楚了,可不知道它的意思该怎么解释呢?”多九公说:“按照《毛传》《郑笺》《孔疏》的意思,大概是说军士们自己说,我们这些人从军,有的死了,有的病了,还有的弄丢了自己的马。我们在哪里居住呢?在哪里停留呢?在哪里弄丢了马呢?要是我的家人日后找我,要到哪里去找呢?应该是在山林之下。就是这个意思。才女有什么高见呢?”紫衣女子说:“先儒虽然是这样解释的,但依我愚见,上文说‘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军士们因为不能回家,所以心里很忧郁。至于‘爰居爰处’这四句,仔细分析经文,倒像是承接上文不能回家的意思,又进一步描述他们忧郁不安、精神恍惚的状态。意思是说,他们偶尔在居住的地方,突然弄丢了自己的马,以为马肯定找不到了,于是到处寻找,没想到马还在树林下面。这都是因为军士们忧郁不安、精神恍惚,所以明明马就在眼前,却误以为弄丢了找不到,就像心不在焉,看见了也像没看见一样。这样解释,似乎和经文的意思更接近一些。还请先生指教。”多九公说:“凡是解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