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紫衣女殷勤问字 白发翁傲慢谈文(6/7)
位有学问的贵客到此,你们平时读书,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为什么不请教一下,增长增长见识,这不是很好吗?”
多九公说:“不知道二位才女有什么问题要问?我对于学问这方面,虽然不是十分精通,但对于眼前文章的含义,大概还略知一二。”穿紫衣的女子听了,欠身说道:“我一直听说天朝是文化的发源地,人才辈出,从古至今都是如此。二位先生世居大国,见多识广,而且都是学府中的人才,自然才学高深、知识渊博。我生长在偏僻的海边,生性愚钝,见识又少,对于先圣先贤经书的旨意,常常不能探究其中的奥秘。心中的疑惑积攒已久,却找不到人请教。现在想向二位先生请教,又怕自己的问题太浅薄,就像用草茎去敲钟,自感唐突,怎敢贸然开口呢?”多九公心想:“看这女子的言谈倒还不俗,看来是读过几年书的。可惜是个年轻的女子,不知道有没有什么能聊的。要是她稍微懂点文墨,今天和这外国黑皮肤的女子聊一聊,倒也是一段佳话。得想办法引她开口,只要她稍微懂点文墨,就可以慢慢聊下去了。”于是说道:“才女请坐,不必太过谦虚。我虽然在学府中有些虚名,但常年在外奔波谋生,没能广泛地阅读。只有小时候读过的经书,还能略知一二,其他的知识因为荒废太久,已经很生疏了。才女有什么问题,尽管详细说来,要是我知道,一定知无不言。”唐敖也说:“我们都已经放下书本很多年了,学问都荒废了,实在怕回答不好问题,还望多多指教。”多九公听到“指教”二字,鼻子里不禁轻轻哼了一声,心里想:“她们不过是海外的年轻女子,肚子里的学问可想而知。唐兄何必这么谦虚,未免把她们看得太高了!”
只见紫衣女子又站起身来说:“我听说读书最难的是识字,识字最难的是辨别字音。如果字音辨别不清,那么文章的意思就难以理解。就像经书中记载的‘敦’字,它的读音就不止一个。某本书中应该读什么音,我们这里没有得到高明的指教,常常读错,以至于后来学习的人无所适从。二位先生博览群书,肯定知道得很详细吧?”多九公说:“才女请坐。这个‘敦’字,在灰韵中应当读堆,比如《毛诗》里说的‘敦彼独宿’;在元韵中读惇,《易经》里‘敦临吉’;在元韵中还读豚,《汉书》里的‘敦煌,郡名’;在寒韵中读团,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