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2/4)
这句话,都少不得要被申斥一番。
不过,这话虽然大胆,但怕也是说到了太后的心坎儿上。
太后最疼惜的,就是这个幼子。
九韶台的事从后续的处置来看,谁都能瞧出是信王做了对不起上官小姐的事,不,此时该称呼明熙公主才是。
否则,皇家为何要突然册封一个外姓之人为公主?
就算奉国公得重用,可难道之前的十几年里,奉国公就不被看重了?
为何那时不册封?
信王原本在神都内是不少贵女所憧憬的郎君人选,这一闹,信王名声大损不说,一些世家原本有些蠢蠢欲动的投靠态度也顿时暧昧了许多。
他们是想押宝信王不假,可不是拿着全族的性命去跟着一个管不住自己的人赌一把啊!
不管信王是真的做出了出格的事,还是被旁人算计了,这都值得他们再思量一番押宝一事。
前者是愚不可及,后者是手段不够,无论哪种,都很可怕。
这些朝廷上的变化,太后自然是看得出来,也自然是焦急的。
她和奉国公的关系,到如今都没有缓和之势。
甚至,如今奉国公还在一些朝政之事上站队裴玠。
裴玠虽然如今尚未正式亲政,但比起几个月前,他能接触到的政务明显变多了。
在裴玠快要亲政的当下,这般发展苗头可是太后不愿看到的。
此时,若是平昌侯愿意许嫁爱女,且是侧妃之位,无疑能够冲淡许多这些时日笼罩在信王头上的阴影。
毕竟,平昌侯府也是神都内的老牌世家了。
平昌侯这些年虽然一直身子不好,但到底地位还在,且杭婉如的几位兄长各个出息,杭家便是要在风口浪尖上攀附皇家,也该剑指正妃之位,而不是侧妃之位。
最大的可能,便是杭婉如真心倾慕信王,且平昌侯也认可信王为人。
这就为九韶台的事留下了许多可解释的空间。
太后自然也能读懂恒王妃的言外之意。
“原本太后的意思,是此事不急,毕竟陛下都未曾大婚,信王作为胞弟,总不好早过陛下。可恒王妃说了,侧妃入府并不像正妃那般需要耗费人力物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