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多少得借点(1/4)
老赵打开微信,给钱志东转了三千元,随后,在留言处加上一句:“下周我要用。”然后截屏保存起来。其实,如此行事并非有其他特殊缘由,只是此前与钱志东之间曾有过几次资金上的你来我往。但每逢需钱志东倒过来之际,他总是喋喋不休地说上一堆废话,比挖了心肝还难受。故而,自那以后,老赵便长了记性,每次都会提前与钱志东约定,并截屏留存证据,只要钱志东啰嗦,当个挡箭牌就是。
说实话,老赵如今对钱志东的感受极为复杂,厌烦大于欣赏。有时老赵自己都觉得难以置信,为何会与钱志东保持如此长时间的联系?难道真有什么难以割舍的羁绊?因此,老赵还着实费过一番心思去思考。反复琢磨,除了钱志东那与人一见便能迅速热络、熟稔起来的独特人际交往方式外,似乎就只剩下一个勉强合理的解释了——不想惹嘴碎爱说别人不是的人。所谓的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
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的长久交往,绝非仅止于志趣相投、利益相合、工作生活有交集这般简单纯粹。很多时候,人们会发觉自己身处其中常常身不由己。因某些特定的人和各种纷繁琐事而相互交织影响,在不经意间便与他人产生了或深或浅的联系。或者说,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出乎意料、不期而遇的人和事,无论我们内心是否愿意接受,它们都会在某个难以预料的时刻蓦然出现在你的生活轨迹中,根本无法逃避。
老赵和钱志东的相识,就是如此。一场几个朋友之间的随意饭局,有个别人之间是陌生的,这是常有的事。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饭局,却成了他们相互交汇的。
后来,双方的联系仅仅停留在钱志东偶然的问候上,老赵基于礼貌只能客套的回应。打个电话,也是聊聊天气如何、最近工作忙不忙之类无关紧要的话题。但渐渐地,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这种简单的联络开始频繁了,钱志东的话也从寥寥数语发展到长篇大论,似乎毫不设防的向老赵诉说着他的喜怒哀乐。
其实,说是聊天,其实大部分时间都是听钱志东高谈阔论。每当钱志东开启话匣,滔滔不绝地向老赵讲述自己或辉煌或曲折的人生历程时,老赵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的一些往事来,随之陷入深深的沉思,仔细回味、反省自己一路走来所经历的种种。从这个意义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