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仙帝谕旨与心里防御课(3/5)
界,承担相关律法的惩罚。
三是,所有仙人们每月都要上一次心灵防御课,上课地点便落实在各个衙门口内,由仙法修炼院的夫子们负责授课。
仙法修炼院。
高级班讲堂内。
廉夫子正在授课。
今日课堂内容是心灵防御课,第一部分——心理防御机制的认知。
请允许笔者简单介绍一下当代版心理防御机制。
个体在生活中习得的某些应付挫折的反应方式,其作用在于减轻心理矛盾,消除焦虑,更好地适应环境。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提出的。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包括“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
“本我”是由先天本能、基本欲望组成,是贮存心理能量的地方,它寻求直接地和立即地满足需要,只受“快乐原则”支配。
“自我”是现实化了的本能,由于现实的反复作用,“本我”不再单纯受 “快乐原则”的支配,而遵循 “现实原则”,既追求欲望的满足,又力求避免痛苦。
“超我”是“道德化了的自我”,代表社会道德标准。
“本我”受“自我”和 “超我”的控制,“自我”在个体欲望满足过程中起中介和协调作用。但是,“自我”很难既满足“本我”和“超我”的要求,又符合现实原则,必然会遇到一些挫折。
为了减轻恐惧、焦虑、紧张等心理压力,使机体免受损失,个体就用投射作用、升华作用、文饰作用、自居作用、压抑作用等行为方式来应付挫折,这就是心理防御机制。
由于每个人的个性特点和遭遇挫折时的情境不同,采用的防御机制也不相同。有时几种防御机制同时应用,很难严格区分出采用的是哪一种防御机制。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1否认,2隔离,3潜抑,4反向形成,5合理化,6升华,7幽默,8补偿。
心理防御机制是自我受到超我、本我和外部世界的压力时,自我发展出的一种机能,即用一定方式调解、缓和冲突对自身的威胁,使现实允许,超我接受,本我满足。
有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利于身心健康,有的则对身心健康有害。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