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文字的能量(3/5)
留给子孙后代,这种模式也是存活三代,带后面的人,就不再认识了,也没兴趣了。用不用给前辈们面子了,他们都早已经撒手人寰了。没人再记得,这些人曾来过人世了。这就是人世间的流程和模式。
匆匆而过的陌生人,在这个地球村,行走一会儿。都在各自的时间点来去,好像都是定点的生命过程,不变的是,这些活过的文字。
想想后来的人,还是大同小异地,这个模式活一回,就走了。只是留给那些,同频共振的读书人,在自己的生命中,丰富充盈的心灵之约,在文字里相互传承,彼此保有着丰富高大的灵魂之旅。
不扩大,不提升心灵的风景的人,来来去去都是这些,了无痕迹的浮皮潦草,行色匆匆,走个过场。
“我倒是觉得,在此时此刻的天池,你我的诗情画意旁边,是一些陌生人,就在我们家附近小区里,不管是邻居,还是陌生人,都是一样的,这个来去匆匆的瞬间一瞥。”周广亮无奈地说。
“是啊,生命的密码,都是这样的分为深刻浅薄,肉体和心灵存在的两个层面了。”
“那我倒是觉得,神奇的文字图片,在书籍里,就能成为一份心灵的存在了。想想法国的那个叫普鲁斯特的人,身体不能动,天天躺在床上,用几年时间,写出的巨型的浩瀚的文字《追忆似水年华》,留给世界的,就是当时自己活着的,身心灵的瞬间了。”
“对了,还有《蒙恬笔记》随笔的形式,也是其中有很多,让后人流连忘返的东西,说白了,还是思想心灵的那些东西。肉体太短暂,太有限,早就被忽略了。”
“哦,我终于懂了,你整天挂在嘴上的那句,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了。肉体只是承载这灵魂,让灵魂暂时有个寄存之地,肉体总是要离开的。灵魂是能够不朽。这算是人间的风景了,和自然没什么关系。”
“你说对了, 我想起了,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就是这个问题,肉体的问题,是自然生长过程,可是在社会中生长,离开了社会,纯粹的回到自然,人就无法生存下去了。就是每天的肉体和灵魂,同存在,互相供养着彼此。”
“地球每天都在转,围绕着自己的轴心,一圈又一圈的转动着。沿着自己的轨道,围绕着太阳,叫公转一圈,就是所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