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刘教授的考验!(3/4)
想试探一下自己,看看自己这些年是否荒废了学业,是否放下了心中的梦想。
他快速翻阅着论文,整个教室里一片寂静,夏清韵倚在门口,看着祝仁这副认真的模样,这么专注,这么富有魅力。
她想着,当初,第一抹悸动,或许也是这样,就是这样被这样子的祝仁吸引。
片刻后,祝仁已经看完了整篇论文,他朝着刘教授点点头,开口说道:
“文章里提到了12 世纪法国的游吟诗人创作中,有一种极为罕见的复调形式叫奥尔加农。
它的声部进行极为复杂,和当时主流的音乐创作手法大相径庭。
文章中提到了很多原因,但是依我看,奥尔加农这种独特复调形式的出现,并非偶然。
它反映了当时社会阶层固化下,部分音乐家对突破传统的强烈渴望,是音乐在受限环境中寻求自我革新的一种体现。”
学生们听得一头雾水,光是这种复调形式,他们就查阅了很多资料,却并没有看到别人的研究有提到这种说法。
刘教授却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赏,能够想到这一层,祝仁看来这几年没有落下。
祝仁见状,继续说道:“在古希腊音乐里,有一种叫阿夫洛斯管的乐器,它演奏出来的音乐据说能激发人们最原始的情感,当时的哲学家们对它可是又爱又怕。
这种乐器在音乐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但是相关的研究资料却少之又少,很多音乐学者一辈子都搞不清楚它的真正奥秘。
我觉得,阿夫洛斯管之所以能引发如此极端的反应,关键在于它模糊了音乐与原始本能之间的界限,挑战了当时以理性为核心的哲学观念,所以才让哲学家们既着迷又担忧 。”
刘教授这时候笑着说:“不错,祝仁,看来既便离开了学校,你在音乐史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
仁谦虚地笑了笑,“哪里哪里,我也就是略知一二。还有,就这篇文章,里面提到的古印度音乐中的拉格体系,和西方音乐体系完全是两个概念。
我认为拉格体系本质上是古印度文化中人与自然、神灵和谐共生观念在音乐领域的映射,每一种拉格都对应特定的时间、季节与情感。
这种独特的音乐生态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