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手足眈眈小动唇舌 不肖种种大承笞挞(6/20)
贾政将其视为行为准则和道德标杆。从他对宝玉的期望和要求中,便能清晰地看到这一点。他期望宝玉走科举之路,结交达官显贵,遵循封建礼教的种种规矩,成为家族的顶梁柱,这是他认为一个贵族子弟应有的人生轨迹。当宝玉的行为背离了这些礼教规范时,他便怒不可遏,试图通过严厉的手段来纠正宝玉,让他回归正道。
对家族责任的担当,也是贾政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贾府作为名门望族,肩负着维护家族声誉和地位的重任。贾政深知这一点,他努力在官场中周旋,试图为家族谋取更多的利益和保障。面对宝玉的种种“不肖”行为,他不仅仅是作为父亲感到失望,更是从家族的角度出发,担心宝玉的行为会给家族带来灾难。忠顺王府索人事件,让他意识到宝玉的行为已经危及到贾府的安危,这更加坚定了他要管教宝玉的决心。
在宝玉的教育问题上,贾政表现出了严厉与无奈的复杂心态。他对宝玉的要求极为严格,一旦发现宝玉有不符合自己期望的行为,便会严厉斥责。在第三十三回中,他因宝玉的种种过错,盛怒之下亲自拿板子打宝玉,下手毫不留情,甚至要将宝玉置于死地,可见其严厉程度。然而,尽管他如此严厉,宝玉却始终无法按照他的期望成长,这让他感到深深的无奈。他试图用封建礼教的规范来塑造宝玉,却忽略了宝玉内心的真实想法和追求,最终导致父子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
通过这些具体情节,贾政复杂的内心世界跃然纸上。他既是封建礼教的忠实信徒,又是家族责任的担当者,在宝玉的教育问题上,他的严厉与无奈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鲜明而立体的人物形象。
2.贾宝玉:封建叛逆者的痛苦挣扎
贾宝玉是封建时代的叛逆者,他的叛逆性格体现在对自由、平等的不懈追求上。在封建礼教森严的贾府,等级观念深入人心,而宝玉却打破常规,认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在他眼中,不论身份贵贱,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尊严。他平等地对待身边的丫鬟们,尊重她们的想法和感受,与她们建立起真挚的情感,这种平等的观念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显得格格不入。
宝玉对自由的向往更是贯穿始终,他厌恶科举考试,反感仕途经济,不愿被封建礼教束缚,渴望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