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希特勒自杀身亡(1/5)
1945 年 4 月 30 日,大德意志帝国元首兼总理及纳粹党领袖阿道夫·希特勒在柏林的元首地堡内,用手枪击中自己的右侧太阳穴自杀身亡。他的妻子爱娃也服下氰化物,与他一同自尽。两人离世时,这段婚姻尚不满 40 个小时。
按照希特勒生前的指示,4 月 30 日下午,希特勒的手下将二人的尸体从应急出口搬到地堡外。随后,在地堡外的总理花园内,用汽油将尸体焚化,并埋葬在花园内的弹坑中。希特勒死后,海军元帅卡尔·邓尼茨成为其继承人。而在元首地堡中,包括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夫妇在内的多位希特勒支持者纷纷自杀。
就在同一天晚上,苏军攻占德国国会大厦,宣告纳粹德国整个军事行动失败。1945 年 5 月 7 日,德国陆军上将约德尔向美、英、苏、法代表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8 日夜间在柏林正式举行德国投降仪式,投降书从 1945 年 5 月 9 日零时生效,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至此胜利结束。
1945 年 5 月 8 日,在太平洋战场,美军展开猛烈进攻,逐步向日本本土逼近,中国等国家的抗日武装也在亚洲各地展开反攻。7 月 16 日,原子弹爆炸试验取得成功,盟国方面深知这种威力巨大的武器带来的后果以及使用者应承担的责任。然而,日军在菲律宾制造马尼拉大屠杀、巴丹死亡行军,在中国制造南京大屠杀以及偷袭美国珍珠港等暴行,已令盟国无比愤怒。盟军认为,日本军国主义好战成性,若不让其付出沉重代价,不对其形成致命威胁,日本绝不会放下屠刀,亚洲各国民众必将付出更为惨重的代价。
7 月 17 日,美、英、苏三国首脑在柏林西南的波茨坦举行会议。会议期间,三国首脑讨论了结束对日本作战的条件以及有关日本战后处置的方针。7 月 26 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精神,规定该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成为确定战后东北亚秩序的基础性文件。
8 月 6 日和 9 日,美国先后投掷代号为“小男孩”和“胖子”的原子弹,轰炸日本的广岛和长崎。8 月 8 日,苏联对日宣战,进攻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8 月 15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