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芬兰与苏联正式宣布停火(1/3)
在东线战场,随着德军在苏联战场上势力渐弱。1944年,苏军加大对芬兰多个城市的攻击力度,并于同年6月成功收复1941年被芬兰占领的土地。虽然芬兰军队在7月一度抵挡住了苏军的进一步进攻,但最终双方决定通过谈判解决冲突。9月5日,芬兰与苏联正式宣布停火。根据停火协议,芬兰同意按照苏联要求,驱逐境内所有德国军队。9月15日,芬兰与德军开战,并成功将德军全部赶出芬兰。最终,9月19日,芬兰与苏联签署了莫斯科停战协议,芬兰放弃了冬季战争前所占的土地。随后,芬兰加入同盟国行列。
来到西欧战线,1944年深秋,随着战争局势变化,德国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希特勒在德军最高统帅部秘密策划了一项名为“莱茵河卫兵”的大规模反攻计划。该计划的核心目标是集中德国优势兵力迅速突破盟军防线,强渡马斯河,夺取安特卫普这个盟军重要补给港口,从而将盟军分割成两部分,并制造出一个类似敦刻尔克的局面,然后再转头对付苏联。此计划由希特勒亲自设计,他希望通过这次西线的最后一次进攻,迫使盟军撤出德国领土,重新夺回西线主动权。然而,当希特勒在1944年9月底提出这个计划时,几乎所有高级将领都表示反对。大家认为,尽管德军在1940年通过阿登突破法军防线,但此时的局势与4年前截然不同。德军的军力,特别是空军力量已大幅削弱,而盟军的装备和实力远超德军。但头脑发热的希特勒根本听不进反对意见,执意要实施这个反击计划。这份作战计划的每一个细节,甚至炮击时间,都是希特勒亲自制定的,在作战计划上,希特勒还留下“计划内容不得更改”的警告。
1944年12月,德军面临失败的可能。希特勒孤注一掷,发起最后一搏。12月16日拂晓,在密集炮火准备后,德军兵分三路发动突袭,盟军迅速做出反应,火速派兵支援。美军阿登地区的部队接到不惜一切代价顶住德军进攻的命令,坚守阵地等待援军到来。1944年12月25日,圣诞节,德军和美军在塞勒斯展开激战。德军阵亡2500人,被俘1050人,所有坦克损失殆尽。美军第二装甲师由此获得“活地狱”的绰号。26日,美军第四装甲师先头部队终于杀开一条血路,冲进了巴斯通,德军强渡马斯河的希望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