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竞赛成果(3/5)
到位于东欧的16层代理服务器后的黑客组织时,林正明院士在评审笔记上重重写下:\"这是网络安全领域"矛与盾"博弈的新里程碑!\"研发团队坦言,他们为了优化算法,在贵州的\"天眼\"超算中心连续运算了三个月,电费开支高达数百万。
当获奖名单在日内瓦会展中心的大屏幕上滚动时,陆琛和苏瑶站在控制室里,看着监控画面中欢呼的获奖团队,却无暇庆祝。作为竞赛组委会的核心成员,他们立即启动紧急预案:50人的工作组连夜组建,技术专家负责拆解技术核心,翻译团队争分夺秒将文档翻译成28种语言,市场分析师则开始研究全球不同地区的安全需求图谱。陆琛的平板电脑上,来自12个时区的协作请求不断弹出;苏瑶的耳麦里,各小组的进度汇报此起彼伏,整个工作组在72小时内进入战时状态。
在接下来的72小时里,一场科技转化的攻坚战悄然打响。技术拆解组将\"prediction-x\"系统的复杂算法制作成三维动画,观众可以通过手势操作,从微观层面观察卷积神经网络如何捕捉犯罪特征;多语言版操作手册采用增强现实技术,使用者只需扫描特定图标,就能观看对应语言的实操演示;200余个真实应用场景案例被制作成互动式纪录片,在全球各大视频平台同步上线。为了确保内容准确,翻译团队专门邀请了120位领域专家进行校对,就连字幕的字体颜色都经过十几次调整,以适配不同地区的观看习惯。
为推动技术落地,陆琛和苏瑶策划的\"全球安全技术巡回展\"成为科技界的年度盛事。纽约洛克菲勒中心的穹顶下,全息投影重现了\"prediction-x\"系统预测犯罪的全过程,观众仿佛置身于墨西哥城的街头,亲眼目睹警力如何在系统指引下快速布防;北京鸟巢体育馆内,vr设备营造的网络战场中,观众化身\"天穹\"系统的操作员,与虚拟黑客展开攻防对决;迪拜棕榈岛的海上展厅里,\"bioshield\"技术的活体识别实验充满未来感,观众将手掌按在透明显示屏上,就能看到自己的生物特征如何被量子级加密。每场展会都设置了\"执法者工作坊\",邀请当地警员与技术团队面对面交流,现场解决技术适配问题。在里约热内卢的工作坊上,一名巴西警察当场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