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迷雾重重 细菌战疑云(3/5)
终,他得到了一条令人毛骨悚然的信息:“今夜子时焚尸”。这简单的几个字背后,似乎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王越立刻掀开陶罐,发现底层垫着的《金刚经》残页。他将残页拿到火上烤,不一会儿,残页上竟显形出一些字迹,仔细一看,竟是丰台日军医院的解剖记录。
“带火焰喷射器去乱葬岗!快!” 王越一边下达命令,一边扯断蛐蛐须。他将沾着毒液的触角放在酒精灯下,触角瞬间爆出蓝焰。王越深知时间紧迫,带领着士兵们迅速赶往乱葬岗。当他们赶到时,只见一堆裹尸布堆积在那里。王越毫不犹豫地命令士兵们用火焰喷射器点燃裹尸布。随着火焰的燃烧,裹尸布渐渐化为灰烬,而在焦骨中,竟滚出一个带编号的跳蚤培养皿。
王越意识到,这绝不是普通的死亡事件,背后一定有日军的细菌战阴谋在作祟。他们解剖了一名日军间谍的尸体,发现其胆囊竟被替换为鼠疫杆菌冷藏囊。这一发现让王越更加确信,日军正在利用各种隐蔽的手段实施细菌战,而他们必须尽快破解这些阴谋,才能保护更多无辜百姓和军队的安全。王越和士兵们继续在乱葬岗搜寻线索,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与日军细菌战有关的细节,他们深知,每多发现一点线索,就离阻止日军的阴谋更近一步。
王越得到情报,长辛店磨坊可能与日军的细菌战行动有关。他带领着士兵们迅速突袭了这座磨坊。一进入磨坊,王越就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他在碾盘凹槽里发现残留的麦粒,上面长满了黄绿色的菌斑。这些菌斑看起来十分异常,王越意识到,这很可能是日军进行细菌培养留下的痕迹。
他用奉天兵工厂的炮弹铜壳临时制作了培养皿,将带有菌斑的麦粒放入其中。经过 48 小时的培养,菌落竟排列成满洲铁路路线图的形状。这一发现让王越心中一惊,他意识到日军的细菌战计划可能与铁路运输有关。于是,他顺着这条线索追踪至通州码头。
在通州码头,王越发现一些标着 “面粉” 的麻袋。他打开麻袋一看,里面装的根本不是面粉,而是全是带菌跳蚤。更让他震惊的是,袋口缝线的打结方式与 731 部队实验日志记载的完全相同。这已经足以证明,日军正在通过这些看似普通的货物,将细菌武器运往各地。
“放信鸽!” 王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