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欲善其事,必先得利其器(2/4)
声,没我惨的别吱声。)
……
也因为这个原因,王通才了解到,“某钢”最大的铁矿基地,名叫尖山铁矿,其位置就在娄烦县内。
而娄烦县在东汉,属于雁门郡。
果然,廖春听到王通问起煤铁,便对王通拱了拱手道:
“雁门郡内,铁矿众多,而以娄烦县内铁矿为最。其地自战国时便有开采铁矿,至今已有五六百年的冶铁史。县内的尖山冶铁作坊,有数十家,规模非常庞大。
至于煤矿,更是俯拾皆是。自远古时代,此地便有用煤取暖的习惯。不过,也只是烧煤取暧,却没人用来冶铁。据廖某所知,是用煤冶出来的铁,铁质太脆,不堪使用。”
这个问题,拜“某钢”所赐,王通也是大概了解的。
煤炭要炼成焦炭,才能用来炼铁的。而在古代,没人会炼焦炭,因此,冶铁一直用的是木炭
不过,炼焦炭的方法,王通刚好知道,也就是农村里“卖炭翁”闷木炭的一样的方法,只不过是将木材换成煤炭而已,简单得很。
于是,王通又带了一队亲兵,随着廖春匆匆赶往娄烦县。
这一次,王通是想将高炉炼铁弄出来。
关于高炉炼铁。
王通也不会。
只是略懂原理,抱着试一试的心情,去现场考察一番再做决定。
……
一路催马急行,用了大半天时间,就赶到了娄烦县的尖山村。
到了矿区才知道,廖春所说的“规模非常庞大”,其实就是二十多个小作坊。估计每天产铁总量为100斤左右都顶天了。
不过,他们的冶铁炉,倒是引起了王通的注意。这种炉子,就是“竖炉”,实际上就是炼铁高炉的前身。
在了解“竖炉”的原理之后,王通便着手将竖炉进行放大和改良。
先是建造一个大十几倍的大型“竖炉”,再搞几台大型风箱,风箱的进风口连接空气预热室,用吹入热风的方式助燃增加冶炼温度。并且在竖炉上端加装风箱吹入热气,起到“吹氧去碳”的作用。
再将煤炭闷烧成焦炭,使用焦炭做燃料。
就这样忙活了一个多月,终于炼出了第一炉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