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援辽”之议(2/4)
我也痛心疾首,听闻他的脑袋被三眼铳砸的…哎!但辽东离此路途遥远,遗体运输着实不便,我已派人通知钱守庸在宁远附近选一处风水宝地好好安葬了吧。可惜,焦铭出身流民,家人都饿死了,他也一直忙于军务,也没个媳妇儿、孩子,哎!但当下钱守庸在辽东确实局势危急,他和祖大寿已然撕破脸皮,还有后金鞑子虎视眈眈,处境极为危险,扩军势在必行,咱们这边必须全力配合、全力支援。”
谭师爷立刻站出来支持李明的观点:“没错,咱们扩军晚一点倒也无妨。咱们手头兵力少一些,反而能避免引起朝廷的猜忌。毕竟这皇帝陛下对各地军头扩充兵马之事向来敏感,文官们也是处处拿粮饷卡军将脖子,就怕尾大不掉,咱们还是低调行事为好。而辽东前线此时面临祖大寿、皇太极的双重威胁,局势紧张,那里才是真正的重中之重。钱守庸若能在那边站稳脚跟,对咱们今后的发展可是大有好处。”
李明接着说道:“大家有所不知,咱们这延绥之地,土地贫瘠,流寇时常骚扰,流民遍野。虽说巡抚陈奇瑜在安置流民一事上有了些成效,但因钱粮有限,能得到妥善安置的流民终究只是少数。咱们要是在本地养兵,钱粮还得自己想办法解决。可钱守庸那边不同,每年都有海量辽饷支持,让他扩军,就相当于他出钱帮咱们养兵,划算得很哦。依我看,他那边不应只扩充一个旅,最好一步到位,直接扩编两个旅,这三个旅直接编成一个师。”
众人听闻,皆是一惊,但仔细琢磨后,又觉得李明所言极是,花别人的钱给自己养兵,确实划算。
这时,赵刚皱着眉头,面露担忧地说道:“我担心啊,到时候兵是养起来了,可毕竟在钱守庸的地盘上,他招募兵马、出钱出粮。俗话说得好:吃谁的饭、听谁的令。这时间一长,这些兵会不会都成了他的嫡系,咱们想调动都难啊。这辛辛苦苦扩充的兵力,要是不能为咱们所用,那可就白费功夫了。”
李明点头道:“这确实有道理。不过钱守庸跟我们合作他打仗不用操心,关键是还能打胜仗、能升官。若反过来跟我作对,我手中他当年写的那封投降书可就是他的催命符,我想他不会这么短视的。不过嘛,凡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该有的防备还是要有的。不如这样,给张德那边派个人过去盯着点,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