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紫禁城的黎明(16/21)
部右侍郎,请两位这就走马上任。 &34;
那姓邹的自然就是名闻天下的邹元标了,他扫视一下那个丰神俊朗、五十出头的游伴,然后皱起了眉头,说:
”我们都老朽了,已是日薄西山;倒是这位孙礼部正值盛年,慷慨有节,为何不见起用?&34;
左光斗又拜揖道:
“孙大人很快也会起用的,如今正人君子陆续回朝,大家不会忘了孙大人的高风亮节的!&34;
这位孙大人,名曰孙慎行,原为主持礼部的右侍郎,万历四十二年,因见朝政日非,挂冠退居林下。此刻见邹元标提起他的事,便道:
”孙某有啥高风亮节?若要再起用高风亮节之人,眼前倒有一人!&34;
他说到这里,便向那道士走去,说:
“老道士,在下若非看走眼了,你便是那个冯佥事!哈哈,原来冯佥事还活着,传闻全是虚言。 &34;
老道士一愣,继而皱起了眉头:
”那冯应京确然死了,你真的看走眼了!&34;
他想了想,又继续说道:
“不过,那冯应京虽死,却留下了这几句遗言,不知各位想不想听?&34;&34;既有遗言,自当洗耳恭听!“孙慎行笑道。老道士沉吟了半晌才说:
”冯佥事到了诏狱,才知道皇帝总共派了三十个矿监和税使,分赴全国各地收税,而每个监使都带上了上百名宦官和数百锦衣卫。他们每到一处,立即化整为零,分成数十个小组,吸收一群当地流氓无赖,到州县设点,专事敲剥。似此跨州连郡,结成--张大网,全国都陷在网罗之中,百姓都成了鱼鳖。他们打着圣旨,公然抢劫,横冲直撞,视地方政府为无物,肆行无忌。凡出面干预的官员,不是投入诏狱,便是就地罢免,有的竟被当场打死。难友们在狱中交流了各地情况,这才发现:所谓&39;北京&39;、南京&39;的朝廷都是虚设的,真正在运转、统治国家的是“第三个朝廷&39;! &34;
7
”第三个朝廷?“有人怀疑。
”第三个朝廷!“有人惊叹。
”第三个朝廷。“有人摇头。
这时,那白衣少年将白衣青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