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观火者(11/18)
说句实在话,他对汪伯彦不但感恩,而且极为折服,觉得此人满腹经纶,通古诸今,守进知退恰到分寸,持重老练却少藏奸,对时局的把握,犹有独到之处。因此,对他越来越看重了。
汪伯彦自然觉察到,但没有受宠若惊。在康王面前,他是守君臣之礼,但不阿谀逢迎;抒高阔之见,但不摆高姿态。
眼下,赵构和汪伯彦达成的默契是,彼此对“泥马渡康王”的传闻,都心照不宣地回避,一下子就言归正题。
“廷俊,据闻金兵已经围住汴京,宗泽差人送来急信,要求立即援兵京都。”
“大王之意呢?&34;
”正待与卿商谈。“
&34;恕臣直言,宗泽大人的主张乃是下策。“”那。 总不能隔岸观火。“
”以臣之见,暂时拨兵三千入援京都便可。“”啊!“赵构叫了起来:”廷俊呀,当初差二千人入卫京都,是因为元帅府才一万多兵马,还情有可原。现今咱魔下有兵八万了,仅拨兵三千,于情于理如何说得过去?&34;
“三千只能减,一个也不能增!”汪伯彦十分坚定说。
“仅仅三千兵马,岂不是去送死?”赵构确实不解。
“且勿说目下天意如何,也不论京都可救不可救?就算是大王的八万兵马倾巢入援,京都真的解围了,届时又如何?&34;
”那。 不是挺好吗?&34;
汪伯彦沉吟着,不停地摇头。
“廷俊,你有话但说!”赵构有点不悦。
“莫怪臣背后说皇帝的坏话,其实有些事大王更清楚。”汪伯彦分析道:“照我看,大王真的解围了京都,当今皇上仍然无计可守。只怕绕了一圈又回到原地,到时还得与金人讲和,说不定你康王爷,又得去金营充当人质!&34;
一语惊醒局中人。赵构一震,不得不承认这是事实。
”与其如此,反不如按兵不动。“伯彦又道。”可是,万一京都真的失陷了?&34;
“嘿,何止万一,依臣看来已经是万万不可救了!所以。”伯彦欲言又止。
&34;所以什么?“赵构似乎也悟出什么?但又故问。”所以臣主张,蓄势以待,乘隙插足,扼其主机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