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坚持下来的信念(2/5)
便餐,请大家移步……”
人群开始向餐厅流动时,胡为民忽然注意到礼堂角落站着的一位约莫三十来岁的男子。他穿着洗得发白的军绿色外套,手里紧攥着一顶旧军帽,眼眶泛红地望着这边。
他记得张德宁之前介绍过,好像是位乡村教师。
“同志,您这是”胡为民走上前问道。
那人嘴唇颤抖着,突然深深鞠了一躬:“胡作家,我是密云山区的民办教师刘建国。”
他直起身时,胡为民看到他眼角的皱纹里闪着泪光,“看了您的《孩子王》后,我深受鼓舞。这次接到燕京文艺的邀请,我我连夜走了三十里山路来县城,就为赶上这场座谈会。”
胡为民连忙扶住他微微发抖的手臂。刘建国从怀里掏出一本包着报纸的书——正是《燕京文艺》第三期。
他翻到刊载《孩子王》的页面,上面密密麻麻全是感想,有些字迹被水渍晕开,像是泪痕。
“我们村小就我一个老师,十五个娃挤在一间漏雨的教室里。”刘建国粗糙的手指抚过书页,“今年我差点坚持不下去了,直到《孩子王》传到我们村……”
他的手指摩挲着泛黄的书页,感慨道:“您这部小说传递的思想太对了!再苦再难,总得有人守着这些娃,守着这点文化火种。”
胡为民喉头一哽。他看见刘建国的解放鞋鞋面已经破了洞,外套肘部打着整齐的补丁,却洗得干干净净。
“刘老师,您太不容易了!”
“没啥不容易的,都是为了娃。”
“我带了样东西给您看。”刘建国从帆布包里取出个铁皮盒,里面整齐码着泛黄的作业本,“这是学生们抄的《孩子王》片段,我让他们当范文练字”
最上面那本用歪歪扭扭的字迹写着:“我要像书里的谢老师一样,把知识传给山里娃。——五年级王铁柱”
胡为民的视线模糊了。
就是因为有刘老师这样的人坚守和付出,传递着薪火,我们的国家才能越来越富强!
他从上衣口袋里掏出钢笔,在刘建国的书上郑重写下:“致敬真正的孩子王——胡为民”。想了想,又添上一行小字:“今赠新华字典二十册,下周寄至贵校。”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