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坐而论秦(3/5)
脖颈上淡青的血管隐约可见。
不得不说,这个男人有时挺气人,但认真起来真帅!
“可徭役总是真的吧?”梁晓生背诵起《阿房宫赋》,“蜀山兀,阿房出……”
“杜牧写的是唐朝的赋,不是秦朝的史。”
胡为民突然笑了,要是说这个他可不困了。
“我查过资料,阿房宫根本没建成,秦始皇时期最大的工程是驰道和灵渠——前者用来运粮调兵,后者连通长江珠江,现在广西的稻田还在用呢。”
后世网络上对秦朝的评价可是有极大转变的,因为兴趣,他也查过不少资料,对此知之甚详。
江衫突然举起《十万个为什么》:“胡大哥,那长城呢?孟姜女哭倒的那个?”
“小丫头问得好。”胡为民不管江衫的反对,揉了揉她脑袋,侃侃而谈:“但长城不是秦朝才有的,燕赵早就在修。秦始皇只是把断墙连起来——而且用的是蒙恬的三十万边防军,不是征发的民夫。”
他顿了顿,见众人若有所思,便继续道:“当然,修长城肯定苦,但比起匈奴南下"杀略吏民,畜产无数",哪个更苦?
我也不是为秦朝洗白,一来长城是有正面作用的,我们不能抹黑长城的价值。二来,秦朝之后的历朝历代也都修过长城,难道历朝历代的帝王都是残暴不仁的帝王?”
更别说,到了如今,长城已经是中国的一张名片,更不能任人泼污水。
风突然大起来,书页哗啦啦翻动,停在《秦始皇本纪》那一章。龚雪伸手按住飞扬的纸页,指尖不经意擦过胡为民的手背。两人同时缩手,又同时去按下一页,指尖轻轻相碰。
“所以你想写什么样的故事?”龚雪轻声问。
胡为民望着远处,仿佛穿越了时光,看到了秦时的宫阙,“我想从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开始写起。”
“秦孝公之前,秦国经历了自秦厉共公之后几代君位动荡,国力大为削弱。魏国趁秦国政局不稳之机夺取了河西地区。秦孝公之父秦献公继位后,割地,与魏国讲和,安定边境,迁都栎阳,休养生息,并且数次东征,想要收复河西失地,无奈愿望没有实现便去世。”
“此时的秦国地处偏僻的雍州,不参加中原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