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困境里的自我重塑与成长哲学(2/17)
而我,困意来袭,只感觉老师的声音越来越模糊,眼前的黑板也渐渐变得虚幻。我使劲掐自己的大腿,试图让自己清醒过来,大腿上传来的刺痛让我短暂地恢复了一点意识,但这短暂的疼痛过后,困意再次将我淹没。等我迷迷糊糊醒来,老师已经讲完了那个算法,开始讲解下一个知识点,我望着空白的笔记本,满心懊悔,却又不知从何补起。我心里暗暗责怪自己怎么这么没用,连这么重要的知识都错过了。我偷偷环顾四周,看到同学们专注的样子,心里既羡慕又自卑,只能无奈地叹了口气。我试图在课后向同学借笔记来抄,但又不好意思开口,怕被同学拒绝或者被看出我的懒惰,这种纠结的心理让我最终还是放弃了补笔记的想法。
课后,我本应及时复习,查缺补漏,弥补课堂缺失,但我却一次次选择逃避。我总是告诉自己:“反正还有时间,等会儿再看吧。”“先玩一会儿,放松放松,学习不差这一会儿。”于是,宝贵的时间就在我一次次拖延中悄然流逝,没有留下一丝痕迹。等到课程全部结束,我望着电脑屏幕上陌生的软件界面,满心都是茫然与无助。那些基础的操作指令,在我眼中就像神秘莫测的外星文字,无论我怎么努力,都完全摸不着头脑。我试着按照教材上的步骤操作,可总是出现各种错误提示,看着那些看不懂的提示信息,我急得直跺脚,却又毫无办法。我反复检查自己的操作过程,甚至把教材翻了好几遍,可依旧找不到问题所在,那种无力感让我感到十分沮丧。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根本就不适合学习软件专业,这种自我否定的想法让我更加不愿意面对学习上的问题。
我生性内向,内心深处的骄傲又让我格外爱面子。每当看到同学们熟练操作软件,自信满满地讨论课程内容,脸上洋溢着轻松和自豪的笑容时,我就觉得自己仿佛是一只不合群的丑小鸭,与周围一切格格不入。我害怕被别人嘲笑,害怕暴露自己的无知和笨拙,所以即便心中有无数疑问在翻腾,也始终鼓不起勇气向老师和同学请教。这种内心的挣扎和矛盾,让我在学习道路上越陷越深。
有一回,小组作业需要大家共同完成一个软件项目。在讨论过程中,同学们各抒己见,提出了许多新颖的想法和解决方案。有的同学提出可以采用全新的架构设计,提高软件的运行效率;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