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天地本无心,生民自立命(3/4)
最卓越的人也不过是凡人中的一员。
而普通人的世界之于社会,最重要的就是人权宣言的第一条,用法律的形式去定义每个人的身份,从法律意义上而言都是一致的。
百年前。
青年站在北平胡同口的灰墙前,手指抚过墙上斑驳的&34;劳工神圣&34;标语,青布长衫被暮春的风掀起一角。远处正阳门方向传来报童叫卖《新青年》的脆亮嗓音,与车夫们拉胶皮车的号子声交织成片。
他看到了人权宣言,心中思绪万千。
&34;先生可知张横渠关学讲&39;民胞物与&39;时,关中尚有农人饿毙于道?&34;
青年转身对围拢的工友们说,脖颈上还留着机械厂烫伤的疤痕。
&34;旧时士大夫总想着教化万民,却忘了天地本就在万民脚下。&34;
他解开包袱取出油印册子,泛黄纸页里密密麻麻抄着《共产党宣言》,油墨混着机车润滑油的味道在人群间流动。
当夜,法文专修馆的煤油灯下,他蘸着蓝墨水给《劳动界》写稿:
&34;所谓四为句,实乃知识分子的精神鸦片。我们不需要圣贤垂怜,只需拆解机器里每颗螺丝”
笔尖突然悬停,窗外传来军警皮靴声,他迅速将稿件塞进炕洞,转而在账本背面续写:&34;沪西纱厂女工昨日成立补习班,十六人识字,八人学会算工资差额。&34;
五月四日那场火烧赵家楼的浓烟尚未散尽,青年已带着铅字模板潜入长辛店。在机车厂锅炉房的轰鸣中,他教工友辨认《新申报》上&34;八小时工作制&34;的方块字,铁钳在煤灰地上划出歪斜的&34;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34;。
当巡捕房的哨音刺破夜空,二十几个沾满油污的手掌同时按在宣言书上,体温透过粗麻纸留下深浅不一的印记。
三年后他在安源路矿罢工现场被刺刀挑破额角时,忽然想起关中书院的千年柏树。
那些士大夫在树荫下谈论&34;为万世开太平&34;时,可曾听见地底煤层中无数骸骨的低语?
血滴在罢工檄文&34;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34;的标题上,他顿了顿神,准备接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