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历史聚焦于你(2/4)
\"后世亦深谙"势"之要义。所谓阳谋,便是将棋局铺展于青天白日之下。当年朕修筑直道时,六国细作皆可见民夫如蚁、夯土成山,然谁能阻遏车同轨之势?”
\"那倭人纵使看透又如何?正如韩非谏言"术可窃,势不可夺"。持久战里藏着的,是四万万人的山河血脉,是五千年文明的不灭火种,这等大势岂是区区岛国能撼?\"
[首先来说为何是持久呢?
教员指出日本侵略中国前期必然是做了万全准备的,中国虽然人口众多,但在现代化,双方军事体量上是远不如日本。
面对巨大差距,中国绝不可能在短期内获胜,反而要不断拉扯,逐渐积蓄力量,日军虽然看起来外表强大,但其内部存在严重的局限和矛盾。
第一它是一个岛国,资源匮乏,物资和人员严重依赖性,其次,日军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儿,就是时间推移必将暴露更多问题,而事实证明,从1940年开始,日军物资就严重不出战斗力骤降,其次持久战不是说一直拖着拖,只是手段,目的是通过拉长时间线动员群众。
他指出:“战争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族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缺点,就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人民之前,使它像一匹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叫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就非烧死不可!”
这一思想可以说是论持久战的核心思想,抗战不是一党一派的事儿,而是全民参与的战争,在敌后,无论是通过提供战斗物资充当后勤支援,还是参与游击战情报搜集,人民的广泛参与,才能使得中国能够在资源匮乏,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坚持下来。]
孔子看见《论持久战》中\"民众为战争伟力之源\"的论述,亦如拨开云雾见青天,开口称赞道: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君所言"数万万人民之力",诚合《尚书》"民惟邦本"之训。昔子产不毁乡校,正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今能以万民为薪火,实乃"仁者爱人"之现世演绎。\"
\"然《易》云"师出以律",民虽可用,必以礼约之,贤哉!"有教无类"之训,于战亦通。昔管仲作内政而寄军令,齐桓称霸犹存周礼。今若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