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buff给我谢谢(3/4)
是别人学都学不来了!盖上中国独有标签。
谁能想得到,严谨的科研人,理智的外表下藏着一颗浪漫心。
“还有那个辽宁舰……”谢光阴突然想到,身为中国人的我们不会想太多,不就是辽宁省命名的嘛。
人小日子意译成了广域静默号,你别说,你真别说,三体感扑面而来,简直酷毙了!
有的时候生活在这样一个文艺浪漫的国家,稀疏平常的名字在别人的翻译之下才意识到别样之处。不知道算作悲哀还是该高兴呢。
其实还有民族感极强,这一个意想不到的buff。
而且这种强烈的民族感基本上已经上升到了种族的水平。
黑人会说,黑人怎么怎么样。
白人会说,白人怎么怎么样。
但中国人不会说黄种人怎么怎么样,几乎清一色的都是中国人怎么怎么样。
在很多中国人的眼中,日本人,韩国人,美国人,没啥区别,都是“另一个世界的奇怪生物。”
不知道这是因为教育还是宣传,这就像是刻在基因里面的东西一样。包括那些向往外国的,包括香蕉人,包括恨国公知,都是一样的操作。
因为在他们说话的时候,都也一样会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中国人有一个特点非常不太好”
他们尽力的想要摆脱自己的这一身份,但在说话的时候却无时无刻的印着这样的烙印,就像是诅咒一样,十分的特别。
那不然呢,谢光阴没觉得这有什么问题,毕竟连鲁迅也说过:中国人对于异族,历来只有两样称呼:一样是禽兽,一样是圣上。从没有称他朋友,说他也同我们一样的。(《热风》)
秦始皇以竹简叩击青铜案:
\"六国车不同轨时,何曾有华夷之辩?朕铸九鼎、书同文,要的是黔首知秦法而非辨肤色。匈奴纵是豺狼,蒙恬筑长城非为隔绝,实乃划出教化之地。待车书混一,自当以冠带礼乐化之。\"
商周时期形成的\"华夏\"概念本就是文化共同体,孔子\"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的论述,为多民族融合提供了哲学基础。
而自始皇始,历代王朝通过科举制、郡县制等制度设计,将文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