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这算什么?我们也有(2/4)
但比人好了很多。
全民民主倒是做不到但他可以尝试将科举制与代议制嫁接,探索”士大夫之民主”,如何在秩序与自由间找到动态平衡,这是永恒的课题。
他有了想法,就忍不住召集房玄龄杜如晦一众心腹,商讨着天幕是否能有可借鉴之处。
[都说三岁看老,人是这样,国家也是这样,
要了解美国的民主,就得先看看他是怎么长大的
在北方英格兰等地,有着完全相反的另一批移民者,正是他们亲手缔造的民主
这些人正是在英国受过良好教育的中产阶级,而且大多是虔诚的清教徒。他们信仰的不是天主教,而是新教。
在过去天主教只有教师才能解读圣经,但是这群清教徒却相信每个信徒都有解读圣经的权利,因此他们的血液里自带着民主的基因。
他们来美国不像南部移民那样为了发财,而是为了追求自由,他们愿意忍受背井离乡之苦,为的是实践一个理念。
而正是这些新英格兰的一面创立了10版本的美国民主,建立了一套超前于时代的制度。
教育方面,他们已经开始强制要求家长送子女入学,并且规定每个乡镇必须设立学校,违反的要受到处罚。
而这几乎就是现在我们义务教育的雏形。
在政治制度方面,他们规定百姓可以参与公共事务,可以自由投票决定税收,政府官员要对人民负责。
个人自由要受到保护……等很多我们今天才认识到的民主原则,在当时就已经被他们创立并且写入法典。
此外,他们还建立了以乡镇为基础的自治体系,每个乡镇都像是个小共和国乡镇,可以任命自己的各种行政人员,规定自己的税则分配和征收自己的税款。
更有趣的是对于涉及所有人利益的公共事务,如同在古雅典一样,都是在公共广场上召开公民大会集体讨论决定的。
也就是说在乡镇上民主不是一个遥远的概念,而是每个公民都能直接参与的日常行为。]
“那咋了?这不是应该的吗?”明朝帝王看着这描述,越是后面越觉得眼熟。
先说教育,据《永乐大典》记载,洪武八年颁发学校贡举制度,各地方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