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天下为主,君为客(2/3)
入沉思,儒家虽重视民主,孟子本人更是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言论,但民本思想本质是为君主统治服务,民众并非权力的主体,而是被治理的对象。 虽有“谏议制度”“乡议”等吸纳民意的机制,但决策权仍集中于皇权。
直到黄宗羲的突破,他在《明夷待访录》中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接近近代民主思想,但未形成系统性理论。
此时的他正浑身颤抖,脑海里满是“民主,”如果是民主的话,自己构想的国家治理体系那缺失的最后一角也补齐了。
“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此乃天下为公之真谛,而最好的实践形式就是民主。”他两眼放光,在纸上不断修修改改些什么,而散落的纸卷赫然显现着《明夷待访录》。
“光有思想还不够,还得看看后世人的实践来查缺补漏,虽然是他国的实践,不符合我们本土背景,还是能暴露出很多问题的。”
他转念一想,匆忙记下自己灵光乍现思路后便继续将注意力转回天幕。
【写这本书的托克维尔,他是一个贵族出身
你可能觉得有点奇怪,一个贵族居然成为了民主制度的支持者?
这是因为,托克维尔预见到了一个事实:
‘贵族制度’注定要完蛋,这本书写于1835年,那时候法国刚经历了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
旧制度被摧毁,但新的政治秩序却迟迟没能建立起来
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敏锐的意识到:‘民主化’是一股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对对,就是这样。”黄宗羲仅凭天幕上的只言片语也同样敏锐意识到此人,是他的同道中人,虽然年代不同,身处的地域亦不大相似,但他们的思想却是超出时代的前瞻远瞩。
天幕亦是十分贴心地贴上了法国大革命的提要:外有战乱(路易十五过度参战又没能打赢)国库空虚,同时贵族奢靡的生活加重平民百姓的负担,加之教会税收的支出和启蒙思想的崛起,觉醒的民众,攻占了皇城,打破了专制皇权的象征—巴士底狱,然后将国王皇后送上了断头台。
而攻占巴士底狱的带来了连锁效应,各个城市纷纷模仿巴黎人民,武装夺取城市管理权。不久。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