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太子之罪(1/3)
玉溪河畔的永昌坊内,山石小径蜿蜒曲折,三道人影在斑驳的树影中穿行。夏日的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枝叶,在地上投下斑斓的光影。
走在最前面的是个身穿玉色儒服的俊朗青年,举手投足间尽显世家公子的风范。在他身后,前任江陵巡按御史黄澍和前任提督漕运朱国弼正小心翼翼地跟随着。
黄澍一路走来,目光不时扫过两旁精致的园林景致,假山叠石间镶嵌着价值连城的太湖石,亭台楼阁皆是上等楠木所制,处处彰显着富贵。不过这国公府的气派,他见得多了。
在黄澍看来,这些不过是金玉其外罢了。当然,这朽烂并非指徐家挥霍无度。恰恰相反,从开国功臣徐达到如今,这一脉的子孙十代传承,不但没有败光家业,反而越发富贵。
庭院深处,一阵微风拂过,带来阵阵花香。黄澍深吸一口气,心中暗自盘算。到了如今这位魏国公徐宏基手中,家财之丰厚,早已超出富可敌国的范畴。就连当今天子,也不敢与魏国公府比富。
说魏公之富十倍于国库,都是往少了说。这背后的缘由并不复杂,长居南都的徐家,才是大明云陵财富的真正主人之一。
大明立国之初,国之财富便多集中于云陵沿江临海之地。待到大航海时代来临,产出丝绸瓷器的云陵更是富得流油。加上明廷废除开中法,将食盐之利留在淮扬,这海贸之利、盐利、沃土之利叠加,让云陵成了真正的聚宝盆。
“若朝廷能从这聚宝盆中取利,大明也不至于穷困至此。”黄澍望着远处精美的假山,喃喃自语。
朱国弼听到这话,微微摇头:“可惜中央权威日渐衰落,不止边疆失控,连云陵税收也在悄然流失。”
“这流失可不是百姓不交税,”黄澍冷笑道,“而是税银落入了别人腰包。”
以魏国公府领头的留都权贵,以东林党为核心的东南士大夫,再加上十八芝、海沙帮等海商势力,正在悄然取代朝廷,成为云陵的新主人。
走在前面的青年突然停下脚步,转身说道:“两位大人请稍待,前面就是澄心堂了。”
黄澍抬眼望去,只见一座古朴的厅堂掩映在翠竹之中。厅前种着几株老梅,虬枝横斜,颇具意境。
徐家不但是安都勋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