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岩献计(2/3)
是先免赋,再募兵,最后均田,而且只针对卫所,不涉及民田。”
朱慈烺双眼一亮:“详细说说。”
“五营有三百万亩土地,至少三十万人口。”李岩胸有成竹地说道,“若能掌握这些,就能拉出三万精兵。先免去卫所赋税,削弱军官们的财力,同时笼络军户百姓的人心。”
“就怕那些指挥使阳奉阴违。”苏观生插嘴道。
李岩轻笑:“蛀虫最重利。每募一兵给他们十两银子,他们自然会帮着招兵。有了三四万兵马,就能撤换卫所官员,收回他们侵占的土地,重新分配给士兵。”
朱慈烺不禁在心中拍掌叫好,这个方法确实既合情理,又能收到奇效。
“那民籍士大夫那边”苏观生欲言又止,显然还有顾虑。
“军屯土地原本就归朝廷管理,重新分配无可指摘。”李岩不紧不慢地说道,“说到这些平民出身的知识分子,只要给些甜头就行。”
“什么甜头?”朱慈烺追问,“免税吗?”
“那可不行。”李岩正色道,“军户享受税收优惠是为了支持国防,普通农民凭啥能不交税??朝廷总要有收入。”
朱慈烺点头赞同:“说得对。李自成就是因为盲目免税,最后只能靠抢掠度日。”
“不过大明的税制也该改革了。”李岩叹了口气,“士绅避税太容易,税负都压在农户身上,以至于民不聊生。”
朱慈烺眉头紧锁:“你是说要推行官绅一体纳粮?”
“那是不可能的。”李岩摆手,“登莱即将成为抗虏前线,当务之急是团结一心。臣建议从恩科、团练、改流归土三方面着手”
船舱里的讨论持续了很久。随着李岩娓娓道来,一个完整的治理方案逐渐成形。朱慈烺越听越是赞叹,这个年轻人的才智确实不同寻常。
外面的风浪渐渐大了起来,船身剧烈摇晃。朱慈烺扶着舱壁,强忍着不适继续倾听。
“苏抚台,你觉得军师的计策如何?”朱慈烺问道。
苏观生犹豫片刻,迟疑地道:“计策是好计策,就是担心会激起士大夫们的反抗。”
朱慈烺心中一动。若真能从五营招来三四万人马,加上现有兵力就有六七万之众。若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