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岩献计(1/3)
船舱内潮湿闷热,海浪拍打船舷的声响不绝于耳。朱慈烺靠在舱壁上,胃里一阵阵翻腾。他已经在这艘船上待了三天,却始终无法适应这种颠簸感。
“千岁爷,要不要喝些姜汤?”一旁的小太监轻声询问。
朱慈烺摆了摆手,示意他退下。此时的他,正专注地听着苏观生的汇报。
“千岁爷,登莱二府的情况比想象中还要复杂。”苏观生也是脸色苍白,冷汗直冒,显然也不太适应海上颠簸。他用手帕擦了擦额头,继续说道:“这里的势力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
朱慈烺揉了揉太阳穴,眉头微皱:“说说具体情况。”
“登莱二府下辖两州九县五营,还有一个备倭都司府。”苏观生顿了顿,“最棘手的是这五营下的七个卫所。”
“怎么说?”朱慈烺来了兴趣,身子微微前倾。
苏观生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大明建国初期,这五营能拉出四万大军。如今虽然兵马荡然无存,但指挥使、千户等官员却越来越多。每个卫所都有十多个指挥之家,千户之家更是不计其数。”
他停顿片刻,继续道:“这些军籍士大夫中,不乏进士举人出身。他们与地方官员互相勾结,形成了一张巨大的利益网。”
船身突然剧烈晃动,舱内几人都踉跄了一下。朱慈烺扶住桌案,强忍着不适:“那你这一个月来,都做了些什么?”
“下官能力有限。”苏观生小心翼翼地回答,“只修缮了海州府城和水城城墙,又募了三千壮丁为巡标。另外从朝鲜购入三百支火铳,总共花了不到五万两银子。”
朱慈烺听到这里,不由得冷笑。大明朝居然要从属国购买火器,这何尝不是一种莫大的讽刺?
一旁始终保持沉默的李岩突然开口,一张俊脸上带着浅浅笑意:“苏抚台只顾着经营海州一地,却忽视了整个登莱。”
这话说得太直白,让苏观生不禁皱起了眉头:“那不知军师有何妙计?”
“减免赋税、征兵和土地分配。”李岩竖起三根手指,语气平静而坚定。
“哼,这不就是流寇那一套吗?”苏观生冷哼一声,眼中闪过一丝不屑。
李岩摇头:“不同。我说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