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国务会议(1/3)
三日后,朱慈烺在大沽口召开了流亡以来的第一次朝会。
大堂内外济济一堂,文武百官分列两侧。虽比不得龙城时的规模,却也有百余人在座。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地上,将众人的影子拉得老长。
朱慈烺坐在崇祯皇帝身侧,目光如炬地扫视着堂下众人。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疲惫和忧虑,这些日子的奔波显然让他们身心俱疲。
“诸位,今天是朝廷撤离京城后召开的首次朝会。”朱慈烺开门见山,声音在大堂内回荡,“如今天下大乱,四方群雄并起,我朝却还在沿用太平盛世的章程,这如何使得?”
此言一出,崇祯帝的眼神顿时变得锐利起来。改革祖制,这可是大事。堂下众臣也是一片哗然,有人面露忧色,有人若有所思。
东阁大学士侯恂站了出来,他的声音略显嘶哑:“太子殿下,朝廷典制传承二百余年,岂可轻易更改?”
崇祯帝暗自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这东林党人果然骨气可嘉,在这种时候还能坚持祖制。
但朱慈烺却笑了,他的笑声中带着一丝无奈:“侯大人,你说的不错。但如今可是什么时候?龙城已失,流寇横行,鞑子猖獗。若还抱着老规矩不放,只怕大明江山”
他的话还没说完,堂下已经议论纷纷。这一番话,说到了众人心坎里。有人低声叹息,有人暗自点头,更多的人陷入了沉思。
朱慈烺环视四周,继续说道:“诸位大人,本宫不是要废除祖制,而是要因时制宜。如今我们已经不在龙城,许多规矩已经无法遵循。与其勉强维持表面的体统,不如实事求是,该改的就改。”
他的声音渐渐提高:“比如兵部,现在还要分五司吗?比如吏部,现在还要六科给事中吗?比如户部,现在还要按照祖制设立十三道吗?”
这一连串的问题,让在座的官员都沉默了。确实,如今朝廷流亡在外,许多机构已经形同虚设,很多官员也都失散了。
朱慈烺继续说道,“如今大明四分五裂,跟随朝廷来到大沽口的官员寥寥无几,留在北京的大多已投了闯贼。现在的当务之急,不是治天下,而是争天下!”
这番话掷地有声,在大堂内久久回荡。众臣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腰背,神情凝重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